第145章 首抚

正如当时一位明朝官员所说,张献忠“受抚”后并没有“解散部下,放下武器,安心从事农耕”。

在经济方面,张献忠在谷城推行屯田政策,“征用民间有主的肥沃田地进行耕种”。

张献忠接受了明朝副将职位,副将即副总兵,在光化、谷城、襄阳、枣阳等地四处活动,强行索要秋粮。

“起初每石粮食索要六斗,后来就全部抢走了”。他还将谷城王家河改名为太平镇,在镇上设立关卡,对往来货物一律征收一半的税,充作养兵费用。

“又在湖广襄阳、枣阳等地与百姓公平买卖”,这不仅保护了民间贸易,还为起义军获取了必要的物资装备。

张献忠还招揽了一批知识分子作为参谋人员,帮助他策划军事行动。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湖广应城县的秀才潘独鳌以及谷城的徐以显、王秉真。

这些人大多是在明王朝的统治下感到压抑,才加入起义军的。比如潘独鳌,就是因为与本县乡绅争夺田产,败诉后心怀愤懑,从而投身到张献忠的队伍中的。

不管他们加入义军的背景如何,当时他们在政治态度上是倾向农民军的,也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

据说徐以显曾给张献忠讲解《孙吴兵法》,帮助义军制造三眼枪、狼牙棒、埋伏连弩,指导布设团营方阵、左右营等阵法。“张献忠对此非常高兴,经常采用他的计谋”。

这些事实都表明,张献忠在谷城的“受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明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又不断激化着矛盾。

总理熊文灿在担任福建巡抚和两广总督时,通过招降“海盗”勒索到了大量财宝。张献忠受抚后,他故技重施,贪得无厌,“索要千两黄金、满斗珠宝,以及价值数万万的其他奇珍异宝”。

张献忠对部下笑着说:“这是把我当成郑芝龙了。”他已经明白,除非自己同流合污,否则根本无法满足熊文灿等人的无尽贪欲。

明政府官员不仅勒索财物,一些对起义军怀有疯狂仇恨的人,还多次秘密策划并向朝廷建议,趁着张献忠的部队驻扎在谷城的机会,调集重兵将其一举歼灭。

明谷城知县阮之钿甚至打算用下毒的方法谋害张献忠。

明政府官员把已经“受抚”的张献忠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非要除掉他才甘心,这从反面证明了张献忠在受抚期间并没有放弃农民革命的立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来看罗汝才在房县“受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