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撤退

据说他投降是奉了母亲的命令,投降时叩头说:“我这愚昧的百姓陷入不义,承蒙大人洗刷罪名得以重生,愿意把我的全部人马登记造册交给幕府,我自己投身到您的部下,竭尽全力效命。”

表示甘心充当明朝政府镇压农民的先锋。他的部下十四哨共有五六万人,“大多散去归附了老回回、革里眼”,跟着他投降的只有五千人,这说明他的这种做法很不得人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张献忠接受招抚之后,顺义王于七月十五日在河南信阳投降,明朝政府发给免死牌,遣散的有九千五百人。

同月,罗汝才、混十万、整十万、十反王、托天王、小秦王在河南永宁(现在的洛宁)向总理熊文灿递交文书请求招抚,熊文灿派监军道张大经于八月初一日到永宁县西关,与罗汝才等人见面接洽招安事宜。

初二日,又有过天星、紫微星、射塌天、一字王等六部,在河南卢氏县派人联系投降。

这一年十月,满洲贵族的军队攻破长城边墙,进犯京城附近地区。

明朝廷急忙命令洪承畴、孙传庭率领陕西官兵入京保卫京城。

在永宁、卢氏地区的罗汝才等九营起义军首领,以为官军东出潼关是来合力围剿自己,急忙带着队伍跑到湖广均州,向太和山提督太监李继政请求招抚。

李继政发公文给熊文灿,同意接受招抚。

于是,罗汝才同白贵(小秦王)、黑云祥(整十万)三营驻扎在房县,其他五营分别驻扎在竹溪、保康一带。

就这样,当时在河南、湖广地区活动的各支起义军,绝大部分都接受了明朝政府的招安。

在南直隶、湖广交界地区活动的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刘希尧、蔺养成五支义军(革、左五营),因为势力单薄,也逐渐走向消沉。

崇祯十一年下半年到十二年五月,农民军中投降受抚的风气一时间非常盛行,整个明末农民战争暂时进入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