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有天你找我,”张艳丽说,“你要申请100元,说一大早去医院看望豪盛店刷碗工老王的住院老婆,我没批准,知道为什么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知道。”
“第一,下午二三点能不能去?上午刚上班各店正做餐前准备,这时你要多下店,尤其关注验菜,这是降低成本的五个关卡之一。”
“第二,你应该和女店长一起去,你一男士去看望人家的老婆不合适。再说女店长天天和老王打交道,你又不直接领导老王。这份人情要留给店长。”
“第三,能不能不去?就是在国营企业,员工的老婆住院了也不是一定要去看望,见老王问候一下是不是可以代替?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企业效益搞上去,让员工都能领到工资,这才是你一个总监要干的事。”
“再说你今天去看望老王的老婆了,明天老李的老婆生病了,你也要看望,后天……你还干不干正事儿啦?”
“最后再说说你申请的这100元不算多,但我给你算算账。全国餐饮业平均毛利率55%,大多数店利润率不到5%,咱们算是好的,利润率按5%计,100元的利润需要有2000元的营业收入支撑,而在周一至周三,咱们许多店一天的营业额才四五千元……”
王博感到言之有理,但心里不服气,主要是今天来的目的没有达到。看来让这姐妹俩春节前给员工发工资,是说服不了了,并且她们还有一堆理由……
他还想较较真,说:“南建老师给我们描绘的那时国营企业很美好,人都很单纯、真诚和朴实……”
“的确是这样,”张艳丽说:
“那时国营企业人与人之间是比较平等,但员工仍然有意见,我多次参加过厂里组织的基层员工思想状况调查,抱怨、责备和牢骚总是一大堆,没有一次座谈会不开成了控诉会的。那时最突出矛盾是干群关系有些紧张。总有领导走后门分房子沾点光,或安排亲属干轻活,但绝对没有贫富悬殊。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效率,这是最要命的。”
“南建老师有点书生气,他从来没有在基层带过兵,亲自搞过管理,不了解人性真有恶的一面。他先后在团委、宣传部工作,以后又去职工大学教书。”
“那时我们在一个厂就认识,总觉得他是一个理想化的人。他在宣传部时,还组织过工人业余学哲学小组,现在想想很可笑。”
“你发现没有,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总是从观念出发。”
“如果真像他给你们描绘的国营企业如何好,我厂和另外六家同等规模的国营纺织企业,就不会倒闭和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