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守夜

在罗刹国那片广袤无垠的远东地区,隐藏着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那里四季分明,风景如画,却因地理位置偏远,与世隔绝。在这个村庄里,生活着一位名叫米利坨夫的年轻人,他拥有一颗向往外界世界的心,却始终难以割舍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每当踏上归途,米利坨夫都要经历一段漫长且艰难的旅程,穿越无数崇山峻岭,跨过蜿蜒曲折的河流,才能抵达那片令他魂牵梦绕的土地。

那年的冬天,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雪花早早地覆盖了大地,给原本就难行的道路增添了几分险阻。米利坨夫带着一年的辛劳与收获,踏上了归乡的路。寒风凛冽,白雪皑皑,他乘着一辆老旧的马车,在冰封的道路上颠簸前行。马蹄声与车轮辗过雪地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冬日里的孤独交响乐。

经过数日的奔波,当米利坨夫远远望见村庄那熟悉轮廓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然而,天公不作美,夜幕早已降临,天空中繁星点点,月亮藏匿于云层之后,只留下几缕微弱的光亮。马车终于停靠在家门口,米利坨夫付清了马车夫的费用,目送着马车在夜色中逐渐消失,直到最后一点马灯的光芒也被黑暗吞噬。

这时,一阵熟悉的吠声打破了夜的寂静,那是家中那只忠诚的老柴狗,它警觉地站在门口,似乎早已察觉到主人的归来。老柴狗的叫声,对于米利坨夫而言,却如同最动听的欢迎曲,让他瞬间忘却了旅途的疲惫。他快步走向前,轻声呼唤着老柴狗的名字,那条狗立刻停止了吠叫,摇着尾巴,欢快地迎向他,用湿润的鼻子轻轻触碰着米利坨夫的手掌,仿佛在说:“欢迎回家,我的主人。”米利坨夫俯身抱起老柴狗,感受着它温暖的体温,心中充满了温馨与感动,向屋子走去。

“谁呀,是小伊万吗?”母亲的声音穿透夜的宁静,从屋内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声音,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暖而亲切。米利坨夫应了一声,声音里满是疲惫后的放松,母亲随即为他打开了门,一缕灯光洒出,照亮了他归家的路。

屋内,炉火跳跃,散发着橘黄色的光芒,将整个房间映照得温馨而明亮。米利坨夫脱下厚重的外套,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驱散了身上的寒意。母亲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厨房之中,空气中弥漫着酸菜面特有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是记忆中最深刻的慰藉。她一边熟练地操作着锅铲,一边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儿子,那份深沉的母爱,无需言语,便已溢于言表。

吃完母亲煮的酸菜面后,米利坨夫的身心得到了彻底的舒缓。那碗面,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母亲对他无尽思念的承载。他细细品味着每一口,仿佛在品尝着岁月的醇厚。饭后,他环顾四周,却发现父亲的身影并未出现,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疑惑。他询问母亲,想知道父亲的去向。

“村头绍伊谷家的老头过世了,你爸去守夜了。”母亲的话语中透露着淡淡的哀伤,她似乎早已看穿了米利坨夫的心思,用最简单的话语解释了父亲的缺席。在这个小村庄里,邻里之间的情谊深厚,生老病死都是共同承担的悲喜。父亲去守夜,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刻感悟。

米利坨夫点了点头,理解了父亲的选择。他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的星辰,思绪万千。在这一刻,他更加明白了家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间房子,一片土地,更是那些在困难时刻给予彼此支持与安慰的人们。他想起了父亲坚定的背影,那背影承载着对家庭的责任与对生命的敬畏。米利坨夫决定,等父亲回来,一定要和他好好聊聊,分享这一年的所见所闻,倾听父亲的故事,让这份亲情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醇厚。

于是,那个冬夜,米利坨夫静静地坐在炉火旁,等待着父亲的归来。窗外,老柴狗安静地蜷缩在一旁,偶尔抬头望向他,眼中闪烁着信任与依赖。屋内,母亲忙碌的身影渐渐放缓,最终坐到了米利坨夫的身旁,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彼此的心已经紧紧相连。在这样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夜晚,米利坨夫体会到了家的真谛,那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纽带,是无论风雨,都能给予他力量的存在。

在这个小村庄里,传统的纽带将人们紧密相连,谁家有事,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尤其在面对生命的终结时,这种情谊显得更为浓厚。丧葬之事不仅是对逝者最后的尊重,也是村民们集体情感的宣泄。他们有着一种古老而庄重的习俗——守夜,每当村中有老人离世,每户人家便会派出一名代表,聚集在逝者家中,共同度过这漫长的夜晚,以此缅怀逝者,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沉思。

在温暖的屋子里稍作停留,米利坨夫向母亲简短告别,他感受到了一种使命的召唤,那是在这个小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夜色如墨,星光点点,他踏着积雪,一步步向着绍伊谷家的方向走去。寒风虽然刺骨,但内心却因为即将参与这场庄严仪式而感到莫名的平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