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过了多久,我在那个熟悉的机房里醒来,但我这次没有爬上机柜,而是在原处闭着眼睛耐心等待。
约莫过了几分钟,敲门声如期而至,接着是玛丽在门外叫道:“尼古拉,你还在忙吗?”
我心里一动,在我第一次进入这个二类梦境的时候,玛丽对我的称呼就是“尼古拉”。
而在我四次“入梦”被叫过四个名字、第五次进入这个梦境的时候,“尼古拉”的再次出现,似乎已经说明这是某种循环了。
不过考虑到随机性,我没有轻易做出判断,只深吸口气猛咳了一声,然后就被围上来的导线瞬间绞死。
小主,
……
“如果有机会见到设计这东西的人,一定要问问他是怎么想的。”
我暗暗想着在现实醒来,然后看向一脸错愕的庄湘:“再来。”
……
如此重复了四次,在这一轮的第五次入梦时,我终于确定了那个猜测——观察者在这个梦境里的身份、或者说名字的变化,是具有固定规律的。
就像我上一轮的“入梦”一样。
以尼古拉为起始,之后每次入梦,依次为托马斯、里奥、菲克斯,而以“菲克斯”的身份脱离梦境后,再次进入就又回到了“尼古拉”。
这里还有另一件事,就是之前李智勇提出的,“菲克斯”和“菲洛斯”的发音问题。
其中前者没有特殊含义——至少对我们来说没有,但如果是“菲洛斯”的话,就可以从希腊语延伸到“索菲娅”。
所以这次入梦的时候,我还特别注意了一下,然而结果却让我更糊涂了。
不知道是玛丽有口音还是语速太快,在我仔细分辨她的发音之后,发现既不是“菲克斯”、也不是“菲洛斯”,而是一种类似“菲乐斯”的发音。
这个情况在我意料之外,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梦境里还有其他人,多听几次就能排除这种偏差了。
言归正传。
从“尼古拉”到“菲克斯”的固定规律,显然不符合“二类梦境逻辑混杂”这个情况。
于是这个情况就很清楚了——观察者在梦境中使用的、这个身份的四个名字,肯定是同一段逻辑的整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