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怪怪的感觉

如果是个别人也就罢了,可是联合参刘基的大臣可不在少数。

其中更是以督察院的名义上报奏折,要知道督察院可曾经是刘基领导的部门,曾经的老部下也有不少都参与进来了。

这让朱元璋不得不重视起来。

说到底,松江特区的实际主导人是他朱元璋,刘基不过是执行者,松江特区连续两年为大明国库提供支持,特别是去年,一个特区就几乎顶了大明其他地区拢共的收入,这不仅让大明国库难得的扭亏为盈,也让朱元璋脸上有光。

但是,现在说松江特区礼崩乐坏,藏污纳垢,实际上是在打他的脸。

奏折很长,他刚看了开头就已经被气到了。

然而,这封弹劾刘基的奏折并非无的放矢,空穴来风,而是事例详实,有理有据,显然是花了不小的功夫去收集整理而得。

奏折上弹劾刘基的第一条,就是刘基为了发展纺织业不择手段,在棉花短缺之际,要求各级官员乃至地方的地主乡绅无论想什么办法用什么手段都要搞到棉花,因为发展纺织业是国策,片刻缓不得。

于是,有官员为了逼百姓种棉花,不惜马踏青苗。

更有甚者,在青浦区,有官员直接开闸放水,水淹农田,迫使百姓改种棉花。

许多百姓秋后没有了收成,直接断了炊。

刘基就都让他们进厂织布,进厂织布就种不了地,不进厂就要饿死,所以他们只能够选择进厂织布,然后将地卖掉。

一来一回,松江府直接大半的百姓没有了土地,沦为流民。

兼并土地。

第二条,因为刘基大肆鼓吹商业,弄得松江特区乌烟瘴气。

都知道棉花能赚钱,地主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佃农赶走,转种棉花,被赶出家园的佃农,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