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诏书迟迟未下

张端心惊胆战退下,他认为自己在朝堂之事上已经很用心,为何父皇还要如此说?

元和帝叹口气:“唉!老东西,朝堂之上,大部分臣子都主张立平王为太子,朕也寄予厚望,可你也看到,他在悦文殿批阅奏章不到一年,就已失去耐心,如何能像朕一样日日忙碌?让他管理人界,朕放心不下。”

窦公公回道:“陛下的皇子众多,总能选出合适的。”

“皇子虽多,想来想去,只有彻儿最合适,可却发生那样的事,毕竟是个污点,况且朕已说过,他与太子之位无缘,金口玉言,岂能改口?”

小主,

“事情发生时,景王刚出生,错不在他,关键他是陛下的亲生儿子。”

“呵呵……老东西,你说话总能说到朕的心里。可我担心朝堂之上大臣们不同意。”

“老奴认为,大部分臣子都在猜测陛下的心思,陛下怎么想,风就吹向哪里。”

“呵呵……老狐狸!不过朕还是担心武家……”

窦公公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够多,再说下去怕引起陛下猜疑,就此打住:“老奴只为陛下解忧,朝堂之事,老奴不懂,不敢妄议,还请陛下见谅。”

“你这老东西,最知分寸,这是朕信任你,欣赏你的地方。好了,朕不为难你,让朕好好想想。”

张端回到平王府,闷闷不乐,父皇难道根本不想立他为太子?

朝堂上一部分臣子被武家收买,还有一部分看到风向逆转,也跟着支持立他为太子。那些反对的臣子,无话可说,只能保持中立。

这么好的局势,竟没撼动父皇,他硬是扛着没写下立储的诏书,还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平王是朕的好儿子,将来可担大任,不过在立他为太子之前,朕想让他多学习,多锻炼些时日,时机成熟时,再下诏不迟。”

从此后,他除跟父皇在悦文殿批阅奏章外,还要阅读各类书籍,还要时不时受父皇拷问。

他已死了一任王妃,又娶了一位,身边也有个侧妃,还要像小时候一样忙着学习,忙得焦头烂额,以至于跟柳如初亲热时都没有心情。

他认为父皇是想为难他,让他知难而退。

想到这里,张端又抓起一个花瓶扔在地上,立刻摔得粉碎。

两名侍女吓得连忙收拾。

“出了什么事?王爷如此生气?”传来柳如初的声音。

侍女收拾完,小心退出。

柳如初走到张端身边:“王爷前途无量,又何必拿花瓶置气?”

“什么前途无量!都快一年了,父皇还不下旨,分明是不想立我为太子。”

“王爷此言差矣,陛下如若不想立王爷为太子,又何必对王爷如此上心?又是让您批阅奏章,又是阅览群书,又是谈论国事,依臣妾看,陛下是对王爷寄予厚望,之所以没下昭,只是火候未到。”

“火候未到?我这么大个人,又不是小孩子?还要学习?我看父皇就是成心刁难我,六弟去了趟北芝,娶了个正妃,父皇就要下旨,也没见让他学这个学那个!”

“臣妾听说景王阅览群书,学富五车,每次与陛下谈论政事,总能一针见血,得到陛下赞赏,所以他身负功绩而归,陛下才会直接下旨。而王爷的学问与景王比起来还差些,臣妾认为,陛下对王爷存有一篇苦心。”

“怎能长他人志气?你可是我的侧妃。”

“正因为臣妾一心一意为王爷考虑,才会说些话,希望王爷不要辜负陛下一片苦心,也不要让臣妾失望。”

张端走到柳如初跟前,抱住她:“父皇给我放了一个月假,我就在王府好好陪你,一个月后,我定好好在父皇面前表现。”

“臣妾陪王爷认真读书,一个月后让父皇对你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