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我们去到山里,看到一片结满果子的桃林。
有人看到的是一片桃林景象,心想待到桃花盛开的时节,定是好看极了,来年定要赶在桃花满枝头的时候过来,一睹桃林风光;
有人看到的是满树的桃子,是口粮,是家里孩子的“美味”果子。
还有的人在想,这片林子有何不同?为何会生长出大片的桃树?自己是不是可以在附近寻一颗小树苗,移栽到自家院里呢?
小主,
……
而本官呢,则会想,是不是可以用嫁接的方法,让桃树结出更大更美味的果子来……
想法不同,结果不同。
这世间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万事皆是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小破小立……”
除此之外,他还举了很多在日常之中,可突破自我设限的例子,有待三草自已去思考,去变,去通。
……
那一日,被特殊关照的三草,终于真正感受到了自已“学生”的身份,明白了自已不只有读书识字,还可以成为读书人。
后来的后来,三草是这么说的:“我这一生,除少时受困、步履维艰,余生皆快活……当轻舟已过万重山,心之所向,努力便可达到……悔?何悔之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草人称“三草先生”,终其一生都未成亲。
敏而好学的她,一生中最放松的时刻,是有书可阅;最开心的,是突破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便是在养殖、种植上的革新成果;而最为平常的,是教书育人。
除此之外,她还让万千境遇悲惨的女娘们,得到了救赎。
刘二福曾告诉她:“三草,你要走的道,是一条风雨飘摇的独木桥,这条道上只你一人,我们都无法帮你,但我们都会在终点等着你……”
三草明白思想赋予一个人的灵魂,坚定的走入“思想”的独木桥,带着对“认知”的理解,慢慢学着做一个内心极其强大的女娘,不惧流言,不畏世俗。
三草最后将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一个丰功伟绩加身,极有才华的传奇女子。
虽世人对她贬多褒少,可三草并不在乎,她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