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刘二福回视着白衣书生道。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家安跟在父亲后面补充道。
白衣书生蹙眉凝思片刻,点头赞成道:“凡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景玮道。
“仁之一字,为伦常道德之本原。”家安想了想又道:“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书生学子们看着年岁尚小却能言善辩、见解独特的小夫子,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于是他们也纷纷开始加入到激烈而热切的讨论中来。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志不强者智不达……”
……
刘二福也不管他们是否偏题,任其畅所欲言,自在发挥。但若是中间有人接不上,他便会用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予对方以肯定,以回答,或建议。
家安对着青石板上的字沉思了半响,找了个间隙,将话题引入正轨。
“试问父亲,认知与思想的区别何在?”
刘二福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然后将手掌按在自己心脏的位置,“认知在心,思想在脑,认知决定思想,思想决定境界。”
“儿子还是不甚明了。”家安沮丧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父亲谓之“思”,乃独属自己之“思”,其“思”不盲信盲从,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简而言之,就是要有主见。”家安总结道。
刘二福抚掌笑道:“可以这么理解。”
……
三草坐在学堂里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县令大人与堂下之人的互动。虽然她一句也没听懂,但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开始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
看着今日唯一在场的女学生,一脸懵懂未知的模样,刘二福想了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