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疫之病犹如一阵狂风,来时卷席而至,带来狂风骤雨,
去时却悄无声息,不知不觉间便云开雨散。
宫里宫外的恐慌之气消散于无形,京中作为天子脚下,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盛世之象。
只是京外之地却仍有几处有饥荒之景象,这些百姓们在苦苦挣扎求生,
不知何时会有一把火苗点燃这星星之火,掀起燎原之势。
朝堂之上,以敦亲王为首的一干大臣上书为年嫔求情。
胤禛高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的看着下方的敦亲王。
“启禀皇上,西南边境年大将军在为国拼杀效命,他的妹妹却在宫中遭到废黜,
消息若是传到了前线,恐怕会寒了功臣的心。
臣弟请皇上对华妃娘娘之过从轻发落。”说罢便傲然的立在殿下。
其余的臣子也议论纷纷。之后又有数位大臣站出来附议:
“是啊,年嫔娘娘侍奉您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能随便将其贬为嫔位?”
“年妃?敦亲王,你可记得朕已经将她降为嫔位了?”胤禛冷声呵斥道。
“你等就是这样无视朕的旨意吗?!”
地下的大臣面面相觑,齐声拱手道:“臣等不敢。”
“朕看你们敢得很!”胤禛甩下手中的佛珠串子,将其拍在大腿之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底下的臣子们噤若寒蝉。
胤禛缓缓说道:
“年嫔之事是她自身有失,与年羹尧并无干系,况且与她的过错相比,朕并未重罚,不过小惩大诫,
你等就这么急不可耐的来为年嫔求情,究竟有没有把自己当做朕的股肱之臣,还是只是年家的党羽?!”
底下的大臣纷纷言道不敢,唯有敦亲王还傲立在殿上,只是不再言语。
这时张廷玉出列拱手道:
“启禀皇上,臣以为,年嫔娘娘是皇上的后宫中人,后宫之事不应拿到前朝议论。”
胤禛当即点点头沉声道:“不错,年嫔之事乃后宫之事,你们一个个只盯着朕的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