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所率领的中路军,抵达的第一站就是满陀城(今四川泸定市),红军长征的时候,就在这里打了一场着名的战役——“飞夺泸定桥”。
但红军先烈们好歹还有个桥能夺,忽必烈面前则是连桥都没有。
眼见着水猛浪疾的大渡河从面前汹涌而过,忽必烈没有绝望,他下令探马沿着上下游开始寻找渡河的路。
但即便是最容易渡河的地方,水势依然很凶猛,不可能让大军所携带的众多辎重过河,于是忽必烈下令轻装上阵,除必要的粮草外将所有辎重尽皆抛弃,在下游水势较缓处渡过了大渡河。
在渡过大渡河后,忽必烈沿着河谷一路南行,穿越了长达两千里的无人区,一路上翻越了无数的悬崖峭壁,很多时候甚至都无法骑马,只能“舍骑步行”,随行的刘秉忠作诗道:“鞍马生平四远游,又经绝城入蛮陬。荒寒风土人皆怆,险恶关山鸟亦愁”。
好不容易穿越出了河谷之后,又被金沙江拦住了去路,忽必烈正愁时,么西族(今纳西族)首领率众归降,并献计用革囊渡江;于是蒙古大军便将牛皮或羊皮的四肢及肛门等有缺口的地方扎紧,而后在里面充气,当作皮筏横渡了金沙江,并攻破了沿途的许多城寨,最终抵达丽江,史称“元跨革囊”。
十二月,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率先抵达大理城下,随后遣使入城,命令大理国君自缚双手出城投降。
但段氏说了根本不算,丞相高祥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他自恃大理城背靠点苍山,侧旁倚洱海,同时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不仅不答应投降,反而将忽必烈派出的三名使者全部杀掉。
高祥肯定是没吃过信息不畅的亏,因为如果他了解过蒙古军对敢于杀使之人是怎么处理的,他肯定不能砍了这几个人。
或许是想要校验一下蒙古铁骑的战斗力,高祥带着自己的弟弟高和挟持着大理国君段兴智率军出城,与蒙古大军野战。
结果可想而知,大理军一触即溃,横尸数十里,高祥兄弟与段兴智狼狈逃回城内。
公元1254年初,兀良合台所率领的西路军攻破龙首关,与忽必烈会合,对大理城完成合围。
高祥闻讯大惊,率其弟高和与本部精兵弃城而走;而段兴智也趁机脱离了他的控制,率亲随逃往善阐城(又名押赤城,大理国陪都,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
他们这一走,大理城内顿时陷入混乱之中,忽必烈趁机攻城,非常容易地便攻了进去。
在入城之前,忽必烈本想屠城,但刘秉忠却进言道:“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
姚枢也讲了当初宋朝大将曹彬攻占南唐后不杀一人,市场贸易如常的故事,希望以此来制止屠城的行为。
忽必烈没有说话,却在第二天出发时,在马背上对姚枢喊道:“汝昨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
而后下令士兵入城后不得骚扰百姓,同时派姚枢亲自带一支队伍去搜集全城的书籍,还将丝帛撕开,在上面写上了止杀令,并张贴在各个街口,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在这一番动作下,大理城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剩余的守军和城中的百姓都没有殊死抵抗,直接便投降了蒙古。
眼见着大理城安定下来,忽必烈便兵分多路,四面出击,攻打大理国各处城池,同时命大将也古率军南下追击高祥兄弟,一直追到姚州(今云南姚安县)才擒获二人,忽必烈本欲招降他们,但二人宁死不降,于是忽必烈将他们推出斩首;临刑前,高祥仰天长叹:“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盖其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