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陕北月光-15

“是啊,彩英妹妹,没想到你也关注到我家楠楠?”

“嗯!也是巧了,在春华姐这里见过几次,好像都是过来找郑晨的,很漂亮、乖巧的一个孩子,那才是令人羡慕的呢!”

“彩英妹妹,你这话就有些假了。楠楠就一姑娘,有什么好羡慕的?要说羡慕啊,还得数你,儿子是县里的高考状元,那么优秀,自己一个人跑到上海那种大城市去读书,还交了个上海女朋友,听说两人还要一起读研究生、一起去美国呢,那才是招人羡慕的对象啊!”

“瞧姐姐说得,我说羡慕,是因为我一直想要一个女儿,偏身子不争气,生完志彬后就再也不能生了。至于你说的那些,那是儿子自己的本事和缘分,我们做父母的可没有半点功劳,再说了,如果真如你说的那样,将来去了美国……我不还得羡慕你们,没有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将来老了以后儿女可以承欢膝下的。”

“那倒也是!这儿孙自有儿孙福,话是一点没有错的。对了,大妹大婚,你家儿子怎么没见着啊?该不会有了大城市的女朋友,像南漳这样的小地方就看不上了吧?”

“春花,瞧你这个人,尽说些浑话。志彬和他女朋友去年暑假就去陕西支教了,人家这是以事业为重,不知道可不能乱讲话。”

“啥叫支教啊?’

“就是去贫困的地方支援教书啊?”

“啊?合着上完大学,最终就混成这样啊?这教书能拿几个钱?还是到贫困的地方去教书,那收入不得更低了?不行,我得提醒我们家楠楠,可不能让她将来也这样。我家已经出了一个没出息的儿子,可不能再出一个没前途的女儿。”

“春花姐,你这种想法就不对了!我家志彬去陕北支教,我和他爸爸十分支持他。你想,孩子们现在我们图他个啥啊,不就是想让他们将来变得强大吗?这人哪有一下子就能变得强大的,不得一步一步的,日积月累才能变强大起来吗?孩子去支教,一方面能有机会到不同的地方去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一方面还能磨练他们的意志,这对他们将来正式进入社会是有好处的。我们做父母的,知道孩子有这种想法和选择时,开心都来不及呢,又怎会觉得这样是没有前途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啊!春花,瞧瞧彩英妹妹,你这还是天天在生意场上混得呢,见识还不如彩英妹妹。”

“你说得是,我这啊天天都把精力放在生意上,对孩子的事还真没放在心上,这一点,我承认,见识上是不如彩英妹妹,再说了,我这不也是想为孩子们多积攒点儿家业吗?就拿我们家帅帅来说,老早就不读书了,跟着老王学修车,我让他跟我学做生意,怎么也不肯,这不,去年一个人跑广东去了,大半年过去了,连个消息都没有。”

“要说,这帅帅也真是,就不知道咱们这些做妈的为他们担着心呢。”

“可不是!那个老王更离谱,帅帅出去后,他索性搬到店里去住了,我这跟个寡妇有啥两样啊?你说,我挣这些钱有什么用啊?”

“春花,不是我说你,你对老王的态度也是应该要改改了,还有啊,多关心些楠楠,女孩子正发育的时候,身边不能少了母亲的陪伴,老王再疼女儿,也有不方便的时候。还有,你也得多替老王想想,少跟那些不三不四的男人们混在一起。”

“我……”

“你也别跟我急,这些事都不用我去打听,你自己走在街上留心听听,都快传成什么样儿了?也别怪那些人嘴欠,所谓‘行得正,坐得端’,你平时收敛点儿,那些传闲话的人自然也就闭嘴了。咱们都是有儿有女的人,走到今天也都不容易,所以啊,都自重些、珍惜些吧!这话,也就是我跟你说,我也知道你不爱听,要不然,这些年你也不会在大街上看见我也绕道走了。”

“春华,那次是我不对……”

“算了,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我还得感谢你呢?当年要不是你帮我鼓捣出那个鞋摊来,我这日子还不知道会过成什么样呢。”

“所以说,咱们还是好姐妹?”

“只要你不嫌弃我这个姐姐,我们当然是好姐妹了。不过,有件事你一定要答应我。”

“你说,我一定答应。”

“去找老王好好聊聊,让他搬回家。过了半辈子没离,就说明你们的日子还没过完,那就好好的把接下去的日子过完,这样对孩子们也算是树了个榜样,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行,我听你的!”

“瞧瞧,这样多好?田总,你就得多跟我大姐呆在一起,这样你对生活就会有了全新的认识。”

“是!就会帮着你亲家母。”

大人们在厨房里和院子里忙着,大家有说有笑,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但是手上的活也做了不少;老一辈人全在堂屋里围着火盆坐着,他们所聊的,不是过余下的人生里还能见着多少像这样喜庆的场面;大妹与同一辈的孩子们全窝在了新娘的房间里,整个房间布置的比平时都要喜庆,每一处都出自郑霜、郑露以及卢佩姗之手。

大妹出嫁,最为不舍的就是郑露。从小到大,郑露从来没离开过大妹,大妹去上海学习的那半年是两姐妹分开最久的时间,虽只是半年,郑露对姐姐的想念却是日日甚浓,做妹妹的永远都忘不了当自己第一次进入生理周期时,被床单上那红色的印迹吓到的时候,是大姐笑着对自己说“妹妹,恭喜你长大,与我一样进入青春世界”;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第一次收到男生的情书时的慌乱,又是大姐将自己揽在怀中,笑着说“我的妹妹长大了,已经开始有男孩子追求了”;永远也忘不了大哥去武汉前一夜,自己躲在被窝里哭了一整夜,被凌晨夜班回来的大姐看见,再次将自己揽在怀中,轻轻地说“傻妹妹,我和你一样舍不得大哥,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少不了成长时的离别,我们应该祝福大哥,同时也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大哥而骄傲”……回望这些,每一处都有大姐的影子,郑露不免有些伤感,如今连大姐也要离开自己了,难道这就是大姐所说的“成长时的离别”?大姐去了别人家,她会经历怎样的生活?她相信大东哥会对大姐好,就像大哥对大姐一样,只是她突然觉得这样自己就孤单了起来,以后再遇到事情,自己该向谁求助?她又想到,是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会和大姐一般,被其他的男生迎娶离开家中,去到一个陌生、未知的家庭中去生活,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像大姐一般安然处之吗?

在郑露的眼中,大姐十分优秀,以前她不太明白,像大姐这样优秀,为何不能和大哥一样去考一所大学,后来当自己真正进入高中时,她终于明白了,大姐不是不想去考大学,在大姐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大学梦,她想起大姐在退学的那段时间,经常在半夜里一个人独自哭泣,也逐渐明白了,大姐究竟为这个家庭做了些什么,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在心里默默地立誓,自己要用心学习,做一个优秀的人,只有自己变得优秀,将来才有能力加倍回报大姐,弥补她因这个家庭而造成的缺憾。

做姐姐的自己是了解这个小妹的,做大哥的也一样。

小主,

郑雨虽然与二妹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是从小到大,对二妹的疼爱却总是胜于其他弟妹的,只是他觉得自己去武汉以后,似乎二妹与自己疏远了许多,倒是与大妹的依赖程度愈发深些,他也能理解,或许这就是性别之间的差异,很多事情,自己不能像大妹一样与二妹敞开心扉,尽管如此,他还是尽可能去做好自己做大哥的本分。

眼看着大妹就要嫁为人妇,再看看二妹,也早已步入妙龄之年,郑雨突然觉得这几年自己错失了太多与弟弟和妹妹相处的时光,内心里也不免生起自责,责怪自己只顾着与卢佩姗畅想未来的二人世界,冷落了弟弟、妹妹们,幸好有大妹,还能让弟弟、妹妹感觉到有姐姐的疼爱。或许再过几年,郑晨和郑露也会像大妹一样组建自己的家庭,到那个时候,他们几个与自己会不会变得日渐疏远?

作为嫁娘的新房,今晚这里无疑只专属于郑霜,这是南漳的习俗,不管以前这个房间里有多少个姐妹窝在一起,在这一晚也只能属于新娘一人,这也是新娘作为姑娘在娘家度过的最后一晚,她需要时间来与过去作别,需要将在这里的点滴时光好好收藏,或许是以欢笑的方式,也或许是用眼泪作别。

对于郑霜来说,和二妹一起生活多年的房间被收拾一新,她是愿意的,趁着自己的婚事将这个房间变个样子,也算是自己能为妹妹这在这个家里做的最后一件事。其实,不单是这间房,母亲的房间、郑晨的房间、堂屋、厨房,全部都被粉饰一新,当然,这全是秦大东的功劳,以至于郑雨回到家看见这一切时在内心里又是一顿深深地自责。

白色的墙上到处都贴着郑露用红纸剪的剪纸,有“龙凤呈祥”的图案,也有“百年好合”的图案,还有“共结连理”的式样,每一款都是郑露精挑细选的,每一次落刀,郑露都极其认真、细致。

郑雨不知道二妹是从什么时候学会剪纸的,只是恍惚记得二妹极小的时候就喜欢用剪刀自己在一旁鼓捣,每次剪完都会很小心地展开让他和大妹看,起初大家并没在意,只有大妹不断鼓励着二妹,或许是这种鼓励给了二妹动力,她对剪纸更加着迷。

郑雨想起了有一年班里开元旦迎新晚会,他被安排做会场布置,这对他来说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幸好二妹出手,用一双巧手剪出了许多漂亮的拉花来,引来班上同学以及老师们的夸赞,那也是他第一次这样被众人夸奖,他从内心里感谢二妹。

大妹跟郑雨讲过,二妹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不仅是剪纸,她还能画得一手好画,尤其是花草山水油画。正因为大妹的提醒,郑雨在第一次拿到津贴的时候就跑到学校附近的新华书店里给二妹买了画板、油彩、画笔等一整套装备,当二妹收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开心到直呼“大哥万岁”,第二天正好赶上星斯天,她就画了一幅雏菊,等油彩干了,给郑雨寄了过去,这也是郑雨头一次收到妹妹送给自己的东西,他把那幅画小心翼翼地挂在了宿舍里,引得舒晓虎他们羡慕不已。

只是有一层,大妹发现,自从二妹进入青春期后,整个人变得内向了许多,再不像以前那般整日里叽叽喳喳的小丫头了,做姐姐的觉得,小女孩儿有些心事实属正常,但是如果任何事情都通过画画和剪纸来纾解,对性格的养成多少会有些影响。关于这一点,郑雨倒是觉得没什么,女孩子内向些没什么不好,如果二妹真能把画画和剪纸作为自纾解的方式,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习惯,就当是她在自己内心里创造了一个朋友吧,有这个朋友的陪伴,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应该不至于会感觉到寂寞吧。

大妹出嫁,二妹画了一幅“凤求凰”,这也是她第一次尝试工笔画,没想到那幅画让她画得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那样生动,最主要的是色彩艳而不欲,令大妹十分欢喜。

像南漳这样的地方,嫁娶之事还是不如大城市那般新潮,多少还是有些传统的况味。二妹的“凤求凰”只能算是传统的一味,在那间新房里,传统元素几乎无处不在,就差来套凤冠霞帔了。

新房中有一张书桌,本是两姐妹平时轮流用来学习的地方,这个时候也被一张红布铺饰一新,在那张红布上早已堆满了明天要随同陪嫁的物品,不仅是桌上,地上也是摆了一堆,那些东西足足占据了半间房的空间。

南漳人嫁女儿,普通人家说不上奢华,但也绝不会简单了事,虽说不能和有钱人家相比,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好事成双”是所有陪嫁品的置办原则,龙凤枕套、龙凤喜被必不可少,这对娘家的父母是一种考验,这些物件都是纯手工的,一针一线都代表娘家长辈们的祝福,这些物件可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做的,绣这些物品的人,除了要有一手好的针线活儿,还得儿女双全,父母康安,最好是夫妻感情和睦,只有这些,“龙凤呈祥”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小主,

这样的人并不容易寻找,像郭春华这样的家庭,弟媳和妹妹除了父母康安、夫妻和睦之外,其他条件都不满足,更不用说针线活儿了,倒是闫彩英的弟媳很是符合这个条件,正因如此,当郭春华告诉闫彩英婚期确定后,闫彩英想都没想就把“龙凤呈祥”的针线活儿给包揽了过去,弟媳在接到姐姐的交办后,自是不敢懈怠,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四条“龙凤枕套”和四条“龙凤被面”就全部完工了,当闫彩英把这些物件交到郭春华手中时,郭春华简直惊呆了,连连夸赞弟媳的好手艺。

在所有的陪嫁物品中,有两口漆红的樟木箱,是郭春华特意拜托店里的客人从荆山里做好后卖给她的。用料全是荆山深处上好的樟木,打开箱盖,一股樟木香气扑鼻而来。制作箱子的山人有一手传统的好技艺,这人原本平日里总得郭春华的一些好处,内心里早就想着要回报,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好不容易得此机会,自是拿出自己的绝技,将两口箱子打造得跟艺术品似的,不仅如此,他还采用了许多年没使用的古法漆艺,于山中就地取材,将箱子的外部漆得红红亮亮的,那色彩虽艳却一点也不俗气。郑露看见后也是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