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些人,等到把也先搞定之后会有时间慢慢炮制这群家伙的,现在刚处理了福建和周边的那些豪族世家接下来也还得要稳定一段时间才行。
周喻没从襄王那里问过情况但后面也把为什么能搞到这么多钱的原因给彻底的弄明白了。
这次襄王还真就是抱着抄家的目的去的,查抄了好几十户一点不假的,叛军盘踞时所抢到的钱财也全都成了这次平叛的战利品,至于还回去是不可能还回去的,要不是于谦还留下了一部分给当地恢复民生恐怕能带回来的银子还会更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福建之后襄王就开始拷打审问那些被抓起来的叛军头领,反正是为了从他们口中问出来后面有哪些人支持也是答应了一些条件不会继续追究叛军的责任,就这么一路问一路抄,甚至每到一地还会寻找当地的百姓询问了解是否还有当时布政使和豪族勾结欺辱百姓的事,然后又这么一路问一路抄,不仅抄来了巨额的银子还把他自己抄成了当代贤王……
让于谦跟着过去也是对,于谦起码多少还是压住了襄王进一步乱来,用查抄到的银子收买人心恢复战乱后留下的混乱,以朝廷的名义赦免了那些被裹挟着或是涉事不深的人,对于那些叛党的核心也并没有直接了事的斩首示众仅仅只是斩了叛军各部的领头人,剩下的则是全部贬为劳工让他们继续在本地挖矿。
带回来的一亿两只是于谦的估算,其中还有巨量的洋玩意很难估价,比如香料这样的东西都是价值连城的,而且更是在查抄回来的东西里发现了不少海外的钱币。
但是在于谦看来金银珠宝固然有用,可更有用的还是地契,无数的地契。
于谦都必须要承认自己在看见那无数的金银财宝之后都变得呼吸急促,但于谦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有了这些钱大明这些年疏漏的忽略的没钱做的事是不是都能一一做成,而在看见那无数的地契之后他的眼睛却是红了,地契代表着什么对于他这样的官员来说是非常清楚的,这东西是大明的根基也是百姓的命根子,可就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各地的豪族世家竟然就不声不响的圈了这么多的地。
回到京城之后于谦就把所有的地契全部交给了周喻,而那些地契说实话落在周喻的手里也没什么用处,毕竟这整个大明都是他的。
周喻用这些地契的土地建立多个新皇庄并且招收农户给出了免租三年的条件,至于剩下的一些方面也和于谦成敬两人慢慢的给出了具体的方式。
有了襄王带回来的这笔钱财入库周喻感觉自己在朝中的声音好像也更响亮了不少,君臣之间也是越来越和睦,当然这也和周喻只给户部派了五分之一的银子其他的全部送入了内库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户部银子刚到手上立刻就派出去了大半部分,其中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将会送往水患地区进行救灾,以工代赈的去处理那边的问题。
其实很多事情只要有银子什么都能做,这第一批一百五十万两银子送过去也能让那边治水的官员轻松很多。
然后又是一批百万两的长城关卡修复费用,这些钱在户部看来同样也是第一批,不过没关系如今大明有钱给的起户部批复得也是相当爽快。
再就是两百万两九边重镇的重建,两百万两塞进去也只是一时的以后肯定还会安排更多的钱扩大九边重镇以防御北方的威胁。
接着是兵部,吏部,工部等等都在问户部要钱,差不多两千万两银子短短几天户部自己就只剩下了五百多万两,最可怜的还是礼部只要走了十万雪花银。
但是各方面派出去的银子包括兵部在内,很多钱转了一圈就去到了工部的手里,工部最终成为了这次分钱的最大赢家也是最忙的。
修复长城绕不开工部,九边重镇的重建也绕不开工部,治理水患修建堤坝还是绕不开工部,就算是兵部需要武器也不能完全绕开工部。
可现在工部又根本绕不开周喻,工部虽有尚书但也得听周喻的,所以转了一圈最终这钱其实也是转到了周喻这里由他安排的人来掌握用度,钱肯定是需要全部用出去才行的,而工部也是周喻唯一一个彻底插手进去的部门,建立的皇家工坊更是如今工部的指路明灯,甚至也还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泥瓦匠随时可以上阵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