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大军开拔

夜,周喻难得的在夜晚手举烛台站在大明的疆域图前细细思量。

福建叛乱波及地区甚广,浙江以及江西地区都有叛军的出现,追究原因也是因为正统年间朝廷为了榨取更多白银的各种紧缩和压迫手段导致的,对部分山区实行封锁并派兵驻守强迫矿工挖矿。

正统十二年,匪首叶宗留趁广大矿工生计断绝聚众千人起义,到了次年四月福建沙县农民邓茂七不堪地主盘剥和官府强征暴敛,在陈山寨建立政权,自称“铲平王“,声势大振。

朝廷随即命刘聚、陈荣分任正副总兵统军镇压,叶宗留中箭身亡。

正统十三年十一月朝廷命宁阳侯陈懋为征南将军,刑部尚书金濂总督军务攻邓茂七,金濂也是现在的户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二月邓茂七遭伏击身亡,叛军由其侄邓伯孙统领继续征战起义至现在才算是彻底剿灭了总计八路叛军,规模不算特别大但波及的范围很大更有当地豪族世家明里暗里的给予支持,当时叛军最强势的时候甚至还攻破了好几座城池。

在周喻看来,真正制造矛盾并且导叛乱出现的原因并非只是朝廷和旷工农民之间的冲突,其实更大的还是朝廷和当地世家豪族的之间的利益冲突。

朝廷禁止民间自行采矿很正常起码在周喻看来这是完全没问题的,而在堡宗之前的皇帝几乎对于采矿一事都都非常注意,禁矿的政策也维持了很多年因为挖掘困难得不偿失。

但是朝廷觉得意义不大但对于当地的豪族世家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开矿对他们来说那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朝廷不开矿他们自己悄悄的开,每年挖掘出来的各种矿石都是一大笔钱,但忽然间朝廷下达了更严的禁令还派兵把守更是加大了对矿工的压榨力度,当地的豪族世家自然是不满自然会想着做些什么。

至于农民起义这边原因就更多了,各种意义上对农民的压榨使得百姓无法活下去,自然而然的便只能拿起刀枪来争取活下去的机会,福建布政使、当地的豪族地主勾结弄得民不聊生算是典型的官逼民反了。

两边都有着当地豪族世家的参与,可想而知这些豪族世家甚至是士族到底有多猖狂。

叛乱的事情结束,但大明也还有一个内患并未彻底解决。

麓川之战,多年中先后进行过四次讨伐之战,哪怕是在四次讨伐逆贼之后也依然没有获得真正的胜利而是以盟约的形式暂时结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大明在西南地区的统治衰落。

这场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战争也使得大明大军疲惫、国库亏空,不然为什么大明会如此紧迫银子的事情,不然为什么北边面对蒙古瓦剌时几乎没有太多抵抗能力,这是因为这场进行了九年的大规模战争直接耗空了大明的力气,是堡宗和王振在江南水旱相仍军民俱困的情况下、在瓦剌壮大边患严峻的形势下为了维护朝廷尊严而发起的战争最终导致了如今大明要面对的各种问题。

麓川是得讨伐,但不应该是以这样的方式讨伐然后用着这样的方式结束,耗费了这么多资源,牺牲了这么多将士最终却是什么也没能改变,哪怕现在依然也还需要安排重兵守着冲突也是时不时的会发生。

最后便是瓦剌的威胁,也先的威胁,这也是周喻来到这个世界后面对的第一个威胁,而很快这个威胁也就将不再是威胁。

未来再将西南的问题解决那么大明就能步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也能逐步恢复到大明最强盛时候的样子,重新缔造洪武年间和永乐年的辉煌。

现在福建已定西南平稳,借着抗击瓦剌的由头还进一步在江南地区集结了一支接近十万人的军队可跨江而北上也可随时调转方向南下。

有这么一支被集结起来的军队在江南,朝廷也忽然的发现了江南那边很多事情都变得顺利起来,江南那边的豪族大致是听说了福建那边的叛党对于当地的豪族那是斩尽杀绝也有些害怕,再加上朝堂上可能已经有人和那边沟通过的关系所以主动的捐献了一大批粮食和各种物资,一来是指着朝廷能够阻止瓦剌继续南下,二来也是担心那十万大军要是无粮可用估计会拿他们开刀。

明明本该缴的税不给,反而要用捐献的方式把本来就该属于朝廷的那部分再拿出来,周喻当然知道这些世家豪族的打算,能从他们手中先拿出来多少就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