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祖母坐不住了,站起身轻轻戳了几下他的脑袋,“你啊你,一天到晚胡说八道。真不愿意考虑那个康二?祖母看她心眼不坏……”
老一辈的想法总是很难改变的,但吴铭却是极有耐心的跟他祖母讲了一遍又一遍自己不愿意成亲的理由,他想着这个从小就疼爱他的祖母一定会理解他的,就像他小时候坐在花园里哭时祖母牵着他走出大门一样。
吴家的先生总是比其他家里多,大到为官之道,小到一言一行。偏生吴铭不是个爱学的,但爹娘和先生都极其严厉,幼小的吴铭承受不住那样的重压,偷偷跑出去玩,被抓回来后免不了一顿责罚,但他已经尝过自由的滋味,越发胆大,小吴铭勇敢的向吴母诉说自己走遍天下的理想,最终却被吴母重重惩戒了一番,他难过的跑到花园角落里躲着,哭也不敢放出声音,只能小声的吸着鼻涕。
吴家祖母找到他时,耐心认真的倾听了一个五岁孩童想看遍千山万水的心愿,她问他,“小铭想去更远的地方吗?”
孩童脸上满是坚定,“我要去,虽然院子也很大,但外面的世界更大,也更精彩,我要出去看一看。”
吴家祖母没有像吴母一样驳回他的愿望,而是道,“小铭是男孩,以后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去,等你看过之后,记得回来告诉祖母,外面是什么样的。”
吴家祖母牵着小吴铭一步步走出院子,跟吴父吴母说,“他想要自由,便随他吧,吴家人世世代代精打细算,却没一个走遍世间,小铭想去,你们也不许再拦着他。”
后来的吴铭越走越远,有时几个月甚至半年都回不来,但他每次回来,都会跟吴家祖母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每次讲起来,吴家祖母都听得兴致勃勃,那是她这辈子都没见过的。
……
“梓焕,我听说陛下经常与你说起康家的大小姐?”
两人走在吴家的长廊中,穆南州想起这一茬,顺带问了一嘴。魏梓焕点点头,“康家的老二许给了吴家,大的那个,便是想往更高的地方去。”
穆南州能明白这一点,北夜皇年轻时不爱往后宫走,导致后宫子嗣单薄,与北夜皇同龄的傅如晦孩子都能打架和亲了,他的孩子却还在因为一个玩具而吵架的年纪。北夜这一代的皇亲国戚中,也就属魏梓焕杰出又合适,康和会盯着一个魏梓焕使劲薅也不奇怪。
“要是陛下知道你和阿泠的事,只怕会生好长一段时间的闷气。”他总觉得北夜皇对魏梓焕多了几分容忍和亲近,就连生气也只会生闷气,兴许是因为魏梓焕父母的关系,穆南州时常觉得魏梓焕投生到一个不错的皇室,不像南朝有太多的弯弯绕绕。
魏梓焕面不改色,像是丝毫不担心,“没事,他生一段时间闷气就想开了。”
两人笑着往外走,在转角处迎面碰上一个人,那人的样貌与吴铭有七八分像,但吴铭是爽朗的性子,而这人的眉目却透出老实和古板,正是吴铭的哥哥。
“殿下,穆公子。”吴淮客客气气的行了个礼,道,“二位是要走了吗?我正好也要出去,一起吧?”
他这是有话想说,三人便走了一道。吴淮道,“家弟的事,不知两位是如何想的?”
魏梓焕道,“说到底,我们只是外人,干涉不得吴家的事。本王倒想问问你这个哥哥是怎么想的?毕竟你当年也是听从家里的安排娶亲,你比我们更清楚是怎样的感受。”
吴家大少爷,身任四品文官,于几年前在家中的安排下娶了一个三品大臣的女儿,如今孩子都快出生了。他是吴家的子孙,也是吴铭的哥哥,更能理解那样的感受。
吴淮沉默片刻,道,“若是可以,希望殿下和穆公子能帮帮他。”
“哦?”魏梓焕停下脚步,望着他挺拔笔直的背影,“本王以为,你会同吴大人和吴夫人有一样的想法。”吴淮从来是孝子,更是世家小辈的楷模,他读书勤奋,品德高尚,是个实打实的优秀后生。对于吴家长辈来说,吴淮就是按照他们的预想成长的。
吴淮摇摇头,道,“那样的感受,确实不好受,小铭从小就喜爱自由,他在祖母的庇佑下已经自由了这么久,不该中途被人折去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