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经世论策

大宋侠士 炎代码 1971 字 20天前

众人定睛一看,是一个精巧的铜制仪器。

"这是测量天象的仪器,"沈括说,"用它可以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对农事很有帮助。"

老学究们一愣:"这...这与经义有何关系?"

"《诗经》中说'悠悠南星,何以为期',这难道不是在讲天象观测吗?"沈括反问,"圣人之道,本就包含实学啊!"

正说着,王安石带着司马光来到国子监。

"诸位,"王安石说,"我们已经和司马大人商定了新方案:国子监要增设实学课程,但经义课程也会保留。两者并重,不是更好吗?"

司马光点头:"是啊,经义是根本,实学是运用,二者本就该结合。"

老学究们面面相觑。这时,沈括又拿出他的记事簿:

"你们看,这是我游历各地记录的水利工程、天文观测、医药方术,哪一样不是根据经义推演出来的实学?"

一位年轻教习突然开口:"沈先生说得对!我愿意学习这些实学,和经义结合起来教导学生!"

形势开始发生转变。更多的教习表示愿意改变教学方式。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国子监的旧式测雨器突然损坏。

"让我来!"沈括走上前,用他新研制的仪器很快解决了问题。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实学的价值。

"诸位看,"王安石说,"这就是经世致用。我们的教育改革,正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

连最固执的老学究也不得不承认:时代确实需要改变了。

而沈括,已经沉浸在对新式测雨器的改进研究中。对他来说,这些实实在在的发明创造,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这场风波还未平息,朝堂上又起波澜。

有大臣弹劾王安石:"近闻太学诸生习论策,皆谈利市井,论军国大事,全无儒者体统!"

王安石正要答辩,沈括突然求见。

"陛下,"沈括展开一卷图纸,"这是微臣游历西北边境时,发现的一种新式投石机设计。"

群臣好奇围观。只见图纸上详细记载了机械结构,还有具体的改进建议。

"如此精妙!"有人惊叹。

沈括又取出一本记录:"这是微臣收集的各地水利工程图样。若能推广,可以大大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正说着,一个意外消息传来:边境告急!辽军趁机来犯。

"诸位且看,"王安石说,"现在是争论科举改革的时候吗?国家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就在这时,沈括主动请缨:"微臣愿往边境,试用新式投石机!"

群臣哗然:一个文人,居然要去前线?

半月后,捷报传来:沈括改良的投石机立下大功,辽军退却。

朝堂上,反对声音渐渐平息。

"诸位看,"王安石说,"这就是我们要的人才!既通经义,又懂实务。科举改革,正是要选拔这样的人!"

连一向反对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认:新时代确实需要新型人才。

而此时的沈括,已经在边境城墙上架设新一代投石机,同时不忘记录自己的观察:

"今日试新机,其力能及三百步,较旧制强半之......"

这些宝贵的记录,都将收入他的着作里,成为后世研究北宋科技发展的重要资料。

在他看来,这些实实在在的发明创造,比那些空谈经义更有意义。而这,正是王安石科举改革想要达到的目标。

变法的余波仍在继续,但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经义与实学的结合,才是培养真才实学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