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虽然也穷,"老农叹息,"但至少还有活路。现在这些新政,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
"可不是嘛,"掌柜接话,"听说城里的商人也活不下去了。那个开了二十年布店的王老实,前天也关门了。"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均输法?官府垄断了所有买卖,我们这些小本生意的,哪里还有活路?"
窗外春光明媚,但茶馆内的气氛却异常沉重。这些普通百姓,正在用他们的方式,默默承受着新政带来的痛苦。
在百姓中,有几个陌生面孔互相对了对眼神,一起从人群中消失了。这几个人不知道的是,背后早就被一双眼睛盯上了。
“大人,已查明,在百姓中散播谣言的是当地的地痞,背后主使者是盐商、粮商等各行的富商和广置良田的大地主。甚至,还有……”探子欲言又止。
“直说,还有什么?”吕慧卿问。
“还有,地方的官吏也参与其中。他们把整顿吏治说成‘清除异己’和‘封杀言官’,把‘青苗法’说成‘强迫百姓向官府借高利贷’,把‘均输法’说成‘官府垄断所有商业经营’。”
“这帮蛇鼠一窝的贪官和奸商,曲解变法还嫁祸给朝廷。若真是‘清除异己’和‘封杀言官’,那些反对变法的朝臣怎么还能天天上疏弹劾呢!真是其罪当诛!”吕慧卿愤怒不已。
吕慧卿随即回京与王安石商量对策,王安石这才见识到好心也可能办坏事。
原本,“青苗法”是给百姓减轻负担,避免被富商钱庄的高利贷盘剥,这才让百姓从官府借钱。这可倒好,当地的富商钱庄直接把钱借给官府,让官府再用高额利息借出给农民,导致农民无论向富商钱庄借钱,还是向官府借钱,都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利息。
怪不得百姓要骂,可是百姓哪里知道这其中原委。更不知道,不是所有百姓都是真的“百姓”。
民间的议论还在继续。
"其实朝廷的本意不坏,"一位读过书的老者说道,"青苗法是想解决我们农户春耕缺钱的问题,均输法是想平抑物价......"
"可是......"有人想反驳。
老者摆摆手:"问题在于执行。那些基层官员,有的不懂政策,有的借机敛财。好政策就这样变了味。"
小主,
正说着,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走进来:"说得对啊。就拿市易务来说,本来是想打击囤积居奇、调节物价,可是有些官员......"
"怎么了?"
"他们和一些大商人勾结,反而把价格抬得更高了,"商人叹息,"我们这些小本生意的,反而活不下去。"
这时,茶馆外又传来喧哗声。
"又出什么事了?"
"好像是发青苗钱了,"有人探头看了看,"可是......"
"可是什么?"
"听说这次利息降了,而且可以分期还。好像是朝廷接到了民间反映,做了调整。"
茶馆里的人都议论起来。有人欢喜,有人忧虑,也有人将信将疑。
"看来朝廷也知道之前太急了,"那位读书人说,"变法是好事,但确实要考虑民间的承受能力。"
"可不是嘛,"掌柜插话,"我听说连王安石大人也承认,有些政策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