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承皇天眷顾,祖宗庇佑,忝登大宝,今诏告天下。”
“朕之胞弟,吴王朱樉!”
朱标声音洪亮,字字清晰,在广场上回荡,传入每一个人的耳边。
下方正因为朱标登基而兴奋的朱樉,此刻茫然的抬起头看向自己的大哥,只见自己这好大哥,只给自己一抹笑意,随后自顾自继续道:
“于外,志在靖边,欲北伐前元残孽,以清漠北之患;复图南征倭国,使海疆永靖,蛮夷慑服。”
“于内,谋国之兴,倡议改土归流之制,以正地方治理;又思征商税之策,以充国库之需。且倾心农事,授百姓以新谷之种,冀五谷丰登;更殚精竭虑,寻良方以灭天花之疫,惠泽苍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功绩卓然,勋业彪炳,非寻常藩王可比。朕心甚慰,特改封吴王朱樉为逍遥王,位极藩王之首,尊荣无比,与朕同列大宝,共襄国是。望其今后,益加勤勉,辅弼朕躬,保我大明江山永固,国祚绵延,与国同休,传之万世。”
“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全场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还是寂静。
尤其是一众文臣,若不是一旁的朱元璋还在场,接旨之人朱樉的屠刀还历历在目。
不然,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去,拼了这条老命,也定要这‘不识好歹’的新皇,收回成命!
朱樉听到朱标的诏书后,神色瞬间凝固,眼中闪过一抹复杂难名之色。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看向朱标,那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几分拒绝。
就这么静静地伫立着,良久都没有做出接旨的举动。
而一旁早就清楚这事的朱棡见状,心中焦急万分。
他实在看不下去二哥这般僵持,眉头一皱,脚下一动,上前一步,伸出手直接一把将朱樉用力推了出去。
还小声嘟囔道:
“二哥,你可别犯傻!这是大哥的第一道旨意,也是爹的意思!”
同时,朱棡眼神不断地向一旁笑意盈盈的朱元璋示意,那眼神中满是催促与焦急。
朱樉被这一推,身形踉跄了一下。
他稳住身形后,顺着朱棡示意的方向看去,只见朱元璋面带笑意,那笑容里似乎藏着几分戏谑,又像是在看一场有趣的戏。
再将目光投向朱标,朱标同样面带微笑,眼中却透着兄长对弟弟的期许与信任。
朱樉瞬间恍然大悟,心中明白了这看似突如其来的封王诏书。
深吸一口气,脸上的复杂神情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坚定与臣服。
随后,他缓缓低头,抬手整理了一下身上华丽的蟒袍,那蟒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紧接着,朱樉双膝缓缓跪地,挺直脊背,双手恭敬地向前伸出,朗声道:“臣弟朱樉,谢陛下隆恩,定不负陛下所托!!!”
“愿我大明万年昌盛!”
声音坚定而有力,在这空阔的天坛前回荡。
朱标荣登大宝之后,诸事顺遂,朱雄英亦顺理成章,被册立为大明太子。
然而,册封太子不过寥寥数日,朱雄英便如脱缰之驹,一溜烟径直奔向了昔日的吴王府,如今已然更名的逍遥王府,熟门熟路地来到朱樉的小院之中。
彼时,朱樉正悠然地裹着一袭虎皮,惬意地半躺在小院的摇椅之上,暖阳倾洒,周身仿佛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端的是悠闲自在。
“咯吱~”
伴随着院门缓缓打开的声响,原本闭目养神的朱樉,双眼猛地睁开,一股恼怒之情自心底油然而生。然而,当他抬眼瞧见院门口正探头探脑、四处张望的朱雄英时,脸上瞬间又绽出一抹笑意。
旋即,他再次闭上双眼,悠悠然说道:“哟,竟是太子殿下大驾光临,恕微臣未能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朱雄英略带尴尬地笑了笑,随后大大方方地迈进院内,径直走到朱樉身后,伸手便给朱樉轻柔地按起肩膀来,嘴里却忍不住嘟囔道:“二叔,您可别打趣我了!这太子之位,我是一日都不想当了,实在太累人了!每天都要学好多东西,哪有二叔您这般清闲自在啊。”
朱樉听闻此言,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无奈的弧度,缓缓睁开双眼,懒洋洋地说道:“雄英啊,你这小子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太子之位,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你却在此嫌弃。怎么,莫不是跑我这儿躲清闲来了?”
朱雄英嘿嘿笑着,脑袋一伸,正欲继续诉说,却被朱樉打断道:“别停,接着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