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
之前的那些不愉快仿佛也随着大家的坦诚交流渐渐消散在这傍晚的微风之中。
李凡认真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心里也慢慢有了清晰的主意。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协作规则和沟通信号。
在编队飞行方面,他们设定了明确的间距标准,
根据不同的飞行阶段和任务要求,精确到了具体的米数范围,
确保每架战机之间既能保持安全距离,又不会因为间距过大而影响编队的整体紧凑性。
并且规定每隔一分钟,队员之间就要通过无线电互相通报自己的飞行速度、高度、姿态等关键状态信息,
一旦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速度或位置时,要提前用特定的信号告知其他队员,
得到回应后再进行操作,避免擅自行动造成队形混乱。
同时,针对不同成员的飞行习惯差异,大家也互相提出了改进建议,
互相学习优点,摒弃一些可能影响协作的不良操作习惯。
例如,让王强在操作时适当控制速度提升的节奏,多留意后方队友的情况;
提醒小李要更加细心,在飞行前仔细检查各项参数设置等等。
在后续的训练中,李凡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协调小组成员间配合的责任,
他就像小组里的“黏合剂”,将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每次训练前,他都会组织大家聚在一起,再次温习一遍协作规则,
确保每个人都牢记于心,
还会模拟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让大家提前演练应对方法。
在空中飞行时,他时刻留意着队友们的飞行状态,
眼睛不停地在仪表盘和舷窗外切换,
一旦发现有队员出现偏差,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问题,
他都会及时通过无线电提醒对方,并用友好、简洁的语言给出调整建议。
比如有一次,他看到小张的战机高度稍微偏低了一点,
可能会影响编队的水平整齐度,
他立刻按下通话按钮,温和地说道:“小张,你的高度稍微低了点哦,往上提个五米左右就行,
保持住,咱们队形就更漂亮啦。”
小张听到后,马上回应道:“收到,李凡,我这就调整。”
然后迅速操作,让战机回到了正确的高度位置。
其他队员们也都积极配合,
严格按照协作规则进行操作,
大家相互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
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他们不断磨合,
一点点地改进不足之处,
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强,
在各项团队训练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