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

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在东亚,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其制定的“大陆政策”,将侵略的矛头直指中国。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巨额军费。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让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进一步刺激了其侵略野心,也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但中国随后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各地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相互攻伐,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在这一时期,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扩大在华势力,于 1915 年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虽然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二十一条”未能完全得逞,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愈发膨胀。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经济遭受重创。为了摆脱困境,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抬头,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将中国视为其转嫁危机的目标,妄图通过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市场来缓解国内矛盾。

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晚,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随后,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奉命撤入关内,短短 4 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然而,东北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纷纷崛起。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在凤城、岫岩等地多次与日军展开激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3 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逐渐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杨靖宇将军率领部队在蒙江等地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0 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日军周旋,直至壮烈牺牲。赵尚志作战英勇,让日军闻风丧胆,1942 年,他遭叛徒出卖受伤被俘,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赵一曼被捕后,敌人对她施以各种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终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缺衣少食,武器简陋,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与日军展开了长达 14 年的斗争,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全国抗战保存了有生力量,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控制华北地区,发动了华北事变,妄图制造“华北自治”。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12 月 9 日,北平(今北京)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他们冲破反动军警的层层阻拦,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表达了坚决抗日的决心。这场运动遭到了反动军警的残酷镇压,许多学生被打伤、逮捕,但他们毫不退缩,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一二·九运动”迅速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工人、市民的响应,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在文化界,鲁迅发表了诸多犀利的杂文,抨击日本的侵略行径和国民党的妥协政策;邹韬奋创办的《大众生活》周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销量可观。工商界人士纷纷抵制日货,并为抗战进行募捐。各地工人也以罢工等形式抗议日本侵略,表达抗日决心。这场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6 年,日军侵华的步伐不断加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然而,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围剿红军。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出于民族大义,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于 12 月 12 日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事变发生后,国内局势变得异常复杂和紧张。亲日派企图借机扩大内战,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前往西安进行斡旋,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最终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为可能,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新局面即将到来。

小主,

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 29 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 29 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揭开了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序幕。事变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蒋介石也发表了庐山谈话,表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全国各地的青年纷纷踊跃参军,奔赴抗日前线。民众们积极捐款捐物,为抗战提供物资支持。少数民族同胞也积极投身抗战,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在冀中地区英勇抗击日军,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七七事变”后,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 1937 年 8 月 13 日,又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淞沪会战爆发。国民政府调集了大量军队,包括中央军、地方军等,共计 70 余万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会战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广大官兵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昼夜。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女童子军杨惠敏冒险穿过火线,为“八百壮士”送去国旗,让坚守的战士们士气大振。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救护队、运输队,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后勤支持。工厂的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为抗战提供物资保障。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虽然中国军队最终失利,但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为沿海工业的内迁和长期抗战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决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兵锋直指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南京保卫战,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以及指挥失误等原因,南京很快沦陷。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在南京及附近地区,日军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据统计,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军民超过 30 万人。日军的暴行铁证如山,不容置疑和美化。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日军的残暴所吓倒,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止。许多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为日后的反攻积蓄力量。

“七七事变”后,1937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召开会议,及时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全面抗战路线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主张在全国实行必要的政治经济改革,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一路线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形成鲜明对比,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1937 年 9 月,八路军 115 师在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坂垣师团一部 1000 余人,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此后,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在敌后积极打击日军,创建了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了自给自足,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政权建设方面,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阶层力量,共同抗日。

1938 年 5 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科学地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但需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它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思想,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这一理论让人们认识到抗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胜利的必然性,为全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

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战役。1938 年 1 月至 5 月,日军妄图打通津浦线,国民政府组织了徐州会战。李宗仁将军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半个多月的浴血奋战,中国军队歼敌 1 万余人,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1938 年 6 月至 10 月,日军进攻武汉,国民政府组织了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投入百万兵力,在武汉外围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会战期间,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围歼日军第 106 师团大部,取得了辉煌战果。虽然武汉最终沦陷,但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39 年 9 月至 1942 年 1 月,日军三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在薛岳将军的指挥下,运用“天炉战法”,重创日军,取得了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三次会战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战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争,有效地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例如,1940 年 8 月至 12 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 105 个团约 20 万兵力,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这次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敌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战,创造了多种有效的游击战术。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与日军周旋,地道内设有作战工事、生活设施等,既能隐蔽自己,又能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地雷战也广泛开展,民兵们自制地雷,在村口、路边、田间等地埋设,让日军防不胜防。此外,还有麻雀战,村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散袭击日军,打完就跑,使日军疲惫不堪。敌后抗日根据地还通过开展大生产运动、加强政权建设等措施,实现了自给自足,巩固和发展了抗日力量。同时,敌后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战略上相互配合,形成了对日军的夹击之势。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吸引和消耗了日军的主力,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使日军无法集中兵力于正面战场,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在全民族抗战中,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沿海地区工业内迁时,工人们不辞辛劳,加班加点拆卸、搬运机器设备,在恶劣的条件下长途跋涉,确保了工厂在大后方的重建和生产。在大后方的工厂里,工人们为了赶制武器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日夜劳作,努力提高生产效率。许多工人还直接参军参战,成为抗日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例如,在上海的一些工厂,工人组成了抗日自卫队,与日军进行战斗,保卫自己的家园。农民阶级是中国抗战的主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军,“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场景屡见不鲜。农民们还为抗日军队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物资等支持,积极参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如修筑工事、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们开展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等,让日军防不胜防,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知识分子在抗战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们通过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创作诗歌、绘画、戏剧等文艺作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许多知识分子还奔赴前线,投身抗日斗争,有的成为战地记者,记录抗战的英勇事迹;有的参加抗日宣传队,鼓舞士气;还有的直接加入抗日队伍,为抗战胜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例如,着名作家老舍积极投身抗日文艺创作,以笔为武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作品。海外华侨心系祖国,在抗战时期,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支援祖国抗战。他们积极捐款捐物,为国内抗战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物资支持。据统计,抗战期间,海外华侨捐款总额达 13 亿多元,捐赠的物资折合国币约 30 亿元。许多华侨还组织回国参战,如着名的“南侨机工”,他们回国参加滇缅公路的运输工作,为抗战物资的运输做出了巨大牺牲。海外华侨的支持,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外部力量。

抗战时期,中国还得到了国际上的援助与合作。苏联是最早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之一。在抗日战争初期,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包括飞机、坦克、火炮等武器装备,以及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苏联空军志愿队还直接参加了中国的对日空战,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例如,在武汉空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密切配合,多次击落日军飞机,保卫了武汉的领空。抗战初期,美国对中日战争采取“中立”政策,但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以及美国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美国的态度逐渐转变。1941 年 3 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开始向中国提供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成为同盟国,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包括提供武器装备、物资以及培训军事人员等。同时,中美两国军队还在缅甸等地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军。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也为中国抗战提供了更广泛的支持和援助,使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9 月 9 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政府代表何应钦呈交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宣告结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扞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