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革命的发展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深陷于内忧外患的泥沼,仿若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飘摇不定的孤舟,急切地渴望着一股强大力量来引领它驶向安宁的港湾。辛亥革命虽一举推翻了封建帝制,本以为曙光将至,然而随后中国却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深渊。各路军阀为了一己私欲,疯狂地争夺地盘与资源,硝烟弥漫之处,百姓苦不堪言,社会经济亦被摧残得千疮百孔。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一系列军阀混战,让广袤大地成为了他们争权夺利的战场,无数无辜百姓流离失所,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它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牢牢掌控着中国的经济命脉,肆意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已然处于沦为殖民地的严峻边缘。日本在东北不断扩张势力,英国在长江流域加强经济渗透,列强的侵略行径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中国的肌肤。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纷纷挺身而出,试图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尽管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伟大方向,但在实际的革命斗争中,深刻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单薄。此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革命挫折后,同样举步维艰。二次革命中,国民党试图反抗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但因力量分散而迅速失败;护国运动虽成功打倒了袁世凯,可随后中国又陷入军阀纷争;护法运动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阀割据的局面,孙中山先生痛定思痛,敏锐地察觉到新兴的中国共产党所蕴含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以及其所代表的广大工农群众的强大力量,由此萌生了国共合作的初步构想,认为这或许是打破当前困境、实现革命目标的关键契机。

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犹如一座灯塔,为处于迷茫中的革命指明了方向,其中心议题便是探讨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构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大会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灵活务实的态度,精准地评估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以及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最终果敢地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此实现国共合作。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决策,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的卓越智慧与非凡勇气,旨在通过合作的形式整合分散的革命力量,凝聚成一股足以与强大敌人抗衡的磅礴合力。在大会期间,代表们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以及两党合作的利弊得失,最终达成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共识。

紧接着,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热忱帮助下,孙中山先生毅然决然地加快了对国民党的改组步伐。1924 年 1 月 20 日至 30 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盛大举行。这次大会宛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国民党这片略显干涸的革命土壤,对三民主义作出了与时俱进的崭新阐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大会还顺利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重要决定,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宣告形成。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意义非凡且影响深远。它不仅让国民党在政治理念上得以升华、思想认识上实现飞跃、组织架构上更加严密,成功转型为一个拥有明确政治纲领和严谨组织纪律的革命政党,而且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公开合法且广阔的政治舞台,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广泛地发动和组织工农大众,有力地推动革命运动如熊熊烈火般迅猛发展。在大会上,李大钊等共产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为两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共合作的形成,仿若春风拂过大地,瞬间使中国革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气象。两党携手并肩,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这座革命的摇篮培育出了大批英勇无畏的军事人才,他们犹如璀璨星辰,在即将到来的革命战争中闪耀光芒,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黄埔军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培养出了一批既有军事素养又有革命信念的军官。在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推动下,工农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工人阶级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纷纷组织工会,为了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毅然决然地开展罢工斗争。其中,五卅运动犹如一声惊雷,震撼全国。这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刺向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使其摇摇欲坠。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工人率先罢工,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大城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爱国浪潮,各界群众纷纷声援,显示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小主,

与此同时,农民运动亦风起云涌,席卷广大农村地区。在广东、湖南等地,农民协会如星星之火般纷纷成立。农民们在共产党的精心组织下,积极开展减租减息、打倒土豪劣绅等一系列斗争,他们的怒吼声响彻田野,使长期盘踞在农村的封建势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的农民运动,毛泽东在湖南韶山等地领导的农民运动,皆成为当时农民运动的光辉典范,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中国革命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与拥护,使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彭湃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成立了海陆丰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开展土地革命,让农民真正成为了农村的主人;毛泽东在湖南深入调研农民问题,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农民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在军事领域,国共合作开启了气壮山河的北伐战争。1926 年 7 月,国民革命军满怀壮志豪情,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以广东为坚实基地,兵分三路,如猛虎出山般向北进军。在北伐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国共两党党员紧密合作,并肩作战,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无畏的战歌。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在汀泗桥、贺胜桥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以锐不可当之势,为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汀泗桥战役中,叶挺独立团面对敌军的坚固防线,勇猛冲锋,经过激烈战斗,最终突破敌军阵地,为后续部队的进攻创造了条件;贺胜桥战役,独立团再次发挥关键作用,在炮火中奋勇向前,打乱了敌军的部署,极大地鼓舞了北伐军的士气。北伐军所到之处,皆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全力支持。他们怀着对革命的炽热信念,自发地为北伐军提供情报、运送物资、救护伤员,军民鱼水情深,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强大合力。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势如破竹,迅速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主力部队,使革命势力如汹涌浪潮般从珠江流域迅速扩展到长江流域,极大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根基,让全国人民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在江西战场,北伐军与孙传芳部队展开激烈战斗,经过多次战役,成功攻克南昌等重要城市;在福建战场,北伐军也进展顺利,迅速击败敌军,占领了福建全省。

然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挑战。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共两党之间潜在的矛盾和分歧逐渐浮出水面,犹如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在政治舞台上,两党对于革命的领导权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国共产党在工农运动中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高度警惕和深深不安。他们犹如惊弓之鸟,担心共产党力量的持续壮大最终会威胁到国民党的领导地位,于是开始处心积虑地对共产党进行限制和打压。一些国民党右派分子在各地制造摩擦,破坏共产党组织的活动,试图削弱共产党的力量。

在思想领域,国民党内部对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始终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理解。一些国民党右派分子冥顽不灵,极力反对联共政策,固执地认为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水火不容,如针尖对麦芒,主张彻底清除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一切影响,以维护国民党所谓的“纯粹性”。他们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进行演讲,宣扬其反动思想,蛊惑了一部分国民党党员。在组织架构方面,国民党右派分子更是不择手段,不断蓄意制造事端,妄图破坏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例如,西山会议派公然跳出来反对国共合作,另立中央,肆无忌惮地对共产党进行恶意攻击和污蔑,其行径严重破坏了革命队伍的团结与稳定。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非法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反对国共合作的决议,给革命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与此同时,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蒋介石等国民党新右派势力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崛起。他们在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军事权力和政治资源后,野心勃勃,妄图独揽大权。蒋介石在 1926 年精心策划了“中山舰事件”,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共合作的阵营中引发了强烈震动。蒋介石通过此事件,阴险地打击了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力量,巧妙地削弱了共产党的影响力,初步试探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底线与反应。他借口中山舰出现异动,下令逮捕了多名共产党员,控制了广州的部分军事力量。随后,他又得寸进尺,提出了“整理党务案”,进一步变本加厉地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活动,不择手段地夺取了国民党的党权,使国共合作的危机日益加深,革命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和严峻,仿佛置身于重重迷雾之中,让人难以看清前行的方向。在“整理党务案”中,蒋介石对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任职、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使得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处境愈发艰难。

小主,

1927 年,中国革命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时间,上海街头血雨腥风,蒋介石指挥的反动军队如恶狼般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无数鲜活的生命倒在了血泊之中,革命的火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上海总工会被查封,工人纠察队被缴械,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杀。汪精卫在武汉也紧随其后,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无情地宣布“分共”,至此,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曾经充满希望的合作局面瞬间化为泡影。这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如同一场噩梦,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损失。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英勇牺牲,刚刚兴起且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也被残酷镇压,革命的进程被迫戛然而止,中国革命再次陷入了黑暗与迷茫之中。在“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地区的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共产党员被迫转入地下活动,革命力量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犹如一记沉重的耳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为惨痛的教训,让人们在悲痛中深刻反思。从共产党方面来看,在合作过程中,对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本性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和有效的防范措施,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未察觉潜在的危险。在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关键问题上,虽然有一定的理论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不够坚决果断,未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巩固自身地位,导致在国民党右派的突然进攻面前措手不及,陷入被动挨打局面。同时,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对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建立起一支强大到足以保卫革命成果的武装力量,在反革命势力的暴力镇压下难以有效抵抗。在早期,共产党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工农运动和宣传革命思想上,对军事力量的建设相对忽视,使得在反革命政变发生时,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来进行反抗。

从国民党方面来看,其内部的阶级局限性和政治腐败性是导致合作破裂的深层次原因。国民党右派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狭隘利益,他们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联系,当革命的浪潮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撕下伪装的面具,背叛革命,将曾经的合作承诺抛诸脑后,露出了狰狞的反革命真面目。一些国民党右派分子与帝国主义勾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民族大义,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残酷镇压。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最终以破裂而告终,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一笔。它宛如一颗划破黑暗夜空的流星,虽然短暂,却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全新局面。在合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成长,积累了宝贵丰富的革命经验,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通过组织工农运动、参与北伐战争等实践活动,共产党提高了自身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斗争策略。同时,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再对革命抱有天真的幻想。这一时期的经历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艰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它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次伟大尝试,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如同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铭记于心,时刻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和合作关系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地维护革命的原则和目标,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建设,以从容应对各种未知的挑战和危机,确保革命的航船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如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在历经磨难后又重新踏上了新的征程,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