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的大事

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大量领土主权,背负沉重赔款,经济遭受列强控制,传统自然经济解体,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运动持续十余年,占据半壁江山,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虽彰显民众反抗精神,但也遭八国联军残酷镇压。

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有识之士开启救亡图存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学堂,发展海军。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等,但因未触及封建制度根基,甲午战争一败涂地。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倡导君主立宪,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却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变法仅百日便夭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然而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百姓依旧困苦不堪,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任务仍未达成。

思想文化领域也历经深刻变革。从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严复翻译《天演论》传播进化论,激发国人救亡意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等,猛烈冲击封建礼教和旧传统观念,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一战后巴黎和会,西方列强无视中国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权益转让日本,极大刺激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引发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罢课、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随后运动蔓延至全国,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展现强大力量,进一步促进中国人民觉醒,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与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后,各种思潮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先进知识分子视野。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1918 年,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指出其为“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中国应沿此道路前进。1919 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青年》发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系统传播阶段。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后思想转变,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他创办《青年杂志》开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五四运动中,他起草《北京市民宣言》,提出多项进步要求,后因散发传单被捕入狱,出狱后更坚定投身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创建共产党事业。

毛泽东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他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注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如农民问题、阶级斗争等,撰写文章探讨改造中国道路,积极在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团结一批进步青年,为建党在湖南地区奠定思想与组织基础。周恩来在天津领导学生运动,组织觉悟社。他组织学生罢课、示威,抗议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卖国行径,通过觉悟社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各地进步青年交流互动,凝聚建党力量。蔡和森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着作,与毛泽东等频繁通信。他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强调建立共产党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共产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领袖者、先锋队、作战部”,其观点对国内建党工作产生积极影响。这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多种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吸引众多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为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与组织基础。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入和工人运动兴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成为迫切需求。1920 年,陈独秀、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和北京等地筹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成为党的发起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他们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与革命任务。

在上海带动下,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及旅日、旅法华人中相继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组织积极开展活动,深入工人群众。上海机器工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组织,通过举办工人夜校、组织罢工斗争等,如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提高工人阶级觉悟,扩大共产党在工人中的影响,为党的正式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加强联系交流,通过书信、人员互访等,交流建党经验,统一思想认识。如毛泽东与蔡和森的通信,探讨建党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共产国际指导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加速推进,各地组织在思想、组织、干部培养等方面取得显着进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现兴业路 76 号)秘密召开。各地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出席,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 13 名代表参会。

大会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相关事宜,包括党的名称、纲领、组织机构等。首先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讨论党的纲领时,代表们围绕奋斗目标、革命手段等热烈讨论。虽有分歧,但最终确定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阶级斗争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及联合第三国际等,明确了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使命。

大会遭密探干扰,最后一天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继续。在游船上,代表们审议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任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开天辟地大事变,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斗争有了主心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国情和革命性质认识不断探索深化。中共一大确立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对当时中国革命所处阶段和具体任务缺乏清晰界定。中共二大取得重大突破。

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中国革命性质是反帝反封建民主主义革命,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斗指明方向。使党能更准确把握中国革命实际需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有针对性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表明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上迈出重要一步,体现对国情认识深化和理论成熟,为党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奠定基础,意义极为重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大事变,意义深远。政治上,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核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而未获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能团结凝聚各阶层力量,制定正确革命路线与战略策略,带领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如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倡导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坚持抗战,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最终赢得胜利;在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制定正确战略战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

思想文化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为中国人民提供全新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党的实践,促进人民思想觉醒与解放,打破封建思想和旧传统观念束缚,激发人民革命热情与创造力,推动中国社会思想进步与文化发展。众多进步知识分子在党的影响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创作大量进步文学作品与理论着作,传播革命思想。

社会变革角度,推动中国社会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不仅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还要实现社会制度根本变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劳动人民觉醒并组织起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主力军。如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国际影响方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支持、学习,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中国革命胜利为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鼓舞其他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信心。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受中国革命影响,开展民族解放运动并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经艰难险阻,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发展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生活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