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基本上连小吏都不敢冒犯,连最底层的衙门都不敢进入,他们又怎么敢去违抗朝廷,怎么敢去和朝廷对着干,甚至走到起兵交战的程度?
——他们不敢的。
或者说,在真的到了极限之前,许多人都是不敢的。
甚至,到了极限之后,被逼死,被饿死累死,也有许多人并不敢对抗朝廷,而是死亡;等到死的人多了之后,才有人敢于站出来和朝廷对抗。
但是这些私盐贩子不一样。
他们对于朝廷的敬畏之情早就已经在日复一日地贩卖私盐中消磨殆尽,他们的胆子早就已经被锻炼到了无穷大,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已经在一次次的走私、贩卖、逃亡之中被锻炼的非常好。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点不能忍,或者觉得有什么机会,他们就可以轻轻松松选择反叛朝廷——而没有任何的犹豫,没有任何的心理包袱,没有任何的恐慌不安。
因为,他们早就已经和朝廷对抗过许多次了啊!
即便是把和朝廷的对抗公开化,明了化,白热化……那也已经不算什么了。
私盐武装当然也是导致唐朝末年那样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私盐武装,民间的反叛速度也没有那么快,兵力也没有那么快就能聚集起来……
但是,赵光义还是觉得,比起后来大量出现的私盐武装在军事方面的作用,还是这些私盐贩子早早就突破了心里界限,毫无心理负担,对朝廷没有任何的敬畏之情,所发挥的作用更大,影响力更深。
私盐武装,到底也不是每一个私盐贩子都有的;即便是有,规模大小也有所不同。
但是这些私盐贩子的心理却是类似的,他们都没有了对朝廷的敬畏之情,没有了对违法犯罪的恐惧之情……
情绪还总能够感染人,他们也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感染到那些没有从事贩卖私盐的普通百姓。
——说不定,普通百姓心里面对朝廷的敬畏之情也已经消失了许多。
毕竟,他们也没有按照朝廷的要求去购买官盐,而是自己偷偷跑去购买私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