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虽然仿制出来了小型风帆战舰,而且海军加水师人数也不少,但他们大多都只是在近海巡游,最远的地方就是刚去过的广南与鲸海的海参崴,连日本群岛都没有去过。
泰西的大航海也不是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摸索才开始全球航行的,大明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被拉开了较大的差距,需要用时间去追赶。
想明白这些后,朱由校略显无奈地说道:“毕自肃不是还在广东嘛,让他再去一趟濠镜,他们可以继续租借大明的濠镜,但未来大明与广南作战时,不可在背后支持广南,若一经发现,则大明将会视为敌人!” 海棠文学城
“是,陛下,臣明白了!”徐光启心情复杂地躬身回道。
方从哲站出来查漏补缺地问道:“启奏陛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发动对安南的战事?”
现在已经进入四月,等沈有容与武昌山地营到位,这就差不多能到六月,再加上去广西招募狼兵并运到琼州岛,差不多又要去掉两个月的时间,时间也就到了九月。
刀枪铠甲好说,兵部都有库存,武昌的燧发步枪应该能先交货一万支,若是急用可将之前淘汰下来的先交给他们练习射击,后续的一万支制造加运输差不多也要花费两个月时间,这样就去到了十二月。
这些都可以准确控制时间,但战船与舰炮可真不好把控,尤其是舰炮,这玩意儿成品率实在太低,加上这两年多来王兴那边的战船就从没有满足过,现在也只能让广东水师先用其它火炮应付着训练一段日子了。
盘算得差不多后,朱由校淡淡地说道:“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沈有容接手的差不多都是新兵,而且武器与战船也需要添置,今年内恐怕是无法出海作战了,为了以防万一,暂时定在明年秋冬季节吧,到时候刮北风,而且天气也没那么热了,正适合南下广南作战!”
方从哲心中赞赏了一声后说道:“是,陛下,老臣明白了!”
广南之事商谈完毕后,吏部、兵部、礼部、工部、户部纷纷开始了行动,而都督府与都知监也没有闲着,都督府分析与收集安南、广南相关的地形地貌、人文习俗、政治军事现状等。
而都知监这边,则是下达武昌火器工厂加紧生产原先的燧发步枪与舰炮,造船厂这边也是同样的催促生产海船,不过除了武昌造船厂,还有大员造船厂,至于准备卖给商人的燧发枪与短管舰炮,这个靠后,毕竟价格与有资质拥有新式火器的商船还需要兵部、市舶司与地方督抚审批。
为了缩短沟通成本,市舶司与兵部干脆将审核的地方放在了武昌府,至于地方督抚这一关,这个就没得办法了,只能靠这些商家多跑一点距离了。
而商人为了减少没必要的麻烦,干脆将他们跑南洋的商船注册地放在了武昌府,方便注册的同时,也能就近购买海船与各式武器,关键武昌府还有四海日化、织造局与燕京麦芽酒的工厂,而四海商行等都知监下属产业的南方总部也在武昌府,这就更加让不少大商行干脆将自己的总部或重要分部也设在了武昌府。
如此这般下去,武昌府内的房屋一下子就变得紧俏了起来,实力雄厚的大商行可以高价买入武昌府城内带门面的店铺,实力较弱的只能租民房或到江对面的汉阳府购买商铺。
有些有远见的人,干脆花巨资在武昌与汉阳府城周边购买土地,一个是等待升值,另一个则是自建房屋。
而武昌府城的人口,也从万历四十八年的二十三万人,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暴涨至四十万人,而整个武昌府总人口,也从原先不到一百三十万人,上升到了一百五十万人,要不是这时候的户籍与路引制度限制,武昌府的总人口尤其是武昌府城的总人口恐怕还会出现新的暴涨。
很快,在天津府提出在天津城南边修建天津新城的请求后不久,武昌府这边也请求在武昌府城的北面与东面请求扩建新城区,对此,朱由校同样让工部给武昌知府郭允厚与湖广巡抚兼左布政使蔡复一寄去了朝阳新城的规划图。
至于未来的武昌府与汉阳府,因有朱由校的刻意扶持,尤其是代表大明这时候最先进的工业与商业,未来的前景只会越来越好。
而整个湖广因有了武昌与汉阳两府的带动,其它府县也会跟着得到快速的发展,毕竟产业都是集群发展的,比如造船厂关联的桐油种植与买卖、木材加工、船舶租赁等。
而产业集群发展后,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就会非常多,就业岗位多了,吸引过来就业的人也就多了,人多了商业也就跟着繁荣了,久而久之,则是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朱由校将从武昌府与汉阳府首先突破发展的策略,称之为中心开花的策略,武昌与汉阳发展起来后,不仅能带动湖广的发展,也能带动周边的四川、江西、江北与河南的发展,以后再加上环渤海与长三角及珠三角,基本就覆盖到了大明目前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
......
随着大宁之战的战事逐渐结束,以及军队驻地的重新部署,就进入了漫长而繁琐的功劳核定流程,这项工作最终在八月份才完成。
虽然都督府与兵部直属的军队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但核算军功的时候,朱由校还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只不过在奖励的方式上做了区隔。
此次大宁之战,奇功有两个,一个是追着林丹汗跑了近千里的曹文诏,另一个则是此次收复大宁城的戚金,朱由校遵循“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的祖训,曹文诏与戚金皆因有复土千里之功,被朱由校授予了“伯”的爵位。
但是,在大明武官封爵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罕事,上一个封伯爵的人还是发生在万历六年的李成梁,关键李家的这个“宁远伯”还被朱由校给诛了九族,而与李成梁齐名的戚继光也只是封了个文官专属的“少保”头衔,可以说是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