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贵州改土归流

之所以将遵义府也纳入贵州,一个是后世的习惯使然,另一个则是贵州布政司实在太小,而他北面的四川布政司又过于庞大。

至于移汉民充塞贵州,朱由校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他着令陕西布政司两年内从延安府迁出十万户进入贵州毕节、安顺、永宁、都匀等府。

对于这些充塞的屯民,朱由校不仅给予了土地、种子与租借耕牛的优惠,还允许免除赋税五年。

除此之外,朱由校还鼓励贵州布政司利用贫瘠的山地广种油桐,从而赚取种地外的额外收入,至于收获的桐油,自然会有四海商行下属的两家造船厂大量收购。

桐油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防腐防潮的涂料,对于还是处于木质船只的时代,更是显得尤其的珍贵。

之前四海商行造船厂的船只涂料,多是来自武昌府的桐油,武昌府南靠太平山与幕阜山,那里本就有不少的野生油桐树。

联盟书库

在武昌造船厂需求大量桐油的时候,选择了与这里的山民合作种植油桐树,山民种植与采摘油桐,再拿到附近的油坊榨成油,之后再送到四海造船厂指定的收购点进行售卖。

虽然种植油桐的确很辛苦,但对于没有太多收入来源的山民来说,是一笔非常不错的外快。

有了与武昌府山民合作的经验,四海造船厂再到贵州与当地山民合作,自然是驾轻就熟的事情。

时间久了,桐油的数量肯定出现饱和,但四海商行可以卖给其它广大的造船厂与以船运为主的商行,此外,还可以作为出口给泰西人的另一种贸易品。

长期在大海上漂荡的泰西船队,对于桐油这种优质的防腐防虫的海船涂料,自然是爱不释手。

他们除了给自己船队使用,还可以高价卖给其他船队。

不久之后,大明与泰西船队兴起了一波桐油热,桐油的产量供不应求,价格也跟着翻了几翻,造成了长江沿岸山区兴起了一波种植油桐的热潮,直到十多年后出现了铁甲船,需求量才慢慢地降了下来,价格也跟着下降不少。

价格下降,种植的人自然也会跟着减少,这都是逃不脱的供需平衡被打破后的必然结果。

至于贵州兴儒学先生不够的问题,经过这两年的连续贬官与流放贵州,已经补足了不少的空编,今后依然会继续将罪官发配到西南各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