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楚佑极与楚英橖父子二人经过那一日长谈后,父子两在之后的相处中再未红过脸,而也从那时开始,一场足以改变大宣,乃至整片东方土地的重大变革,也缓缓拉开了序幕。
在楚英橖着手大力改制了宗室新规后,以往那种,宗室子弟可空享逍遥的日子一去不返了;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皇家学院的影响力,太子楚英橖正式提出,每年科举的取仕的名额分出三分之一,从皇家学院中的优秀学子中择出。
这一改动举措瞬间引来大量儒家文臣及传统士子们的反对,可大宣皇家学院及大宣科研院,在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发展后,所在社会占比的影响力与舆论声浪已逐步加强。
趋于保守,觉得自身利益受到极大损害的儒家文臣及传统士子们害怕变革,反对朝堂将部分取仕名额放给皇家学院;而那些追崇理学,因学院进学等新制度获益的新时代学子们自然是表示赞同的。
故而,在太子楚英橖提出变革取仕制度后,两方人马毫不意外地发生了激烈斗争。
好在,最终是以理学新学派的胜利作为收尾,楚英橖也成功推动了取仕制度的变革。
就此,在宣庆六年,大宣迎来了新的取仕制度。
除此外,大宣追求变革的脚步依旧未停。
同年冬,大宣工部的蒸汽铁路司被朝廷分出工部,改设为交通部,设尚书侍郎,主管全国各省交通路政。
此外,在交通部成立的第二年,大宣第一条贯通全国各省的国字号铁路,正式修成,虽说只暂用以物流运输层面,且并不稳定,存在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这条名为‘中宣一号’铁路的诞生,绝对是创造了世界历史。
宣庆十一年,大宣理藩院改立为大宣外交院,与理藩院设立之初相同,设尚书侍郎,只不过其官署所承担的政务要事有了一定的变化。
外交院的成立,旨在广泛与外邦进行结交,而非同理藩院设立时有着较强的向外扩张目的。
外交院的诞生,使得大宣这座东方大国, 真正走入国际视野,接下来的数年间,更是与多达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使得大宣的对外影响力与贸易经济,连上了数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