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郭图:说诸葛兄弟神机妙算怎么能叫拍马屁呢?我只是说实话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432 字 3个月前

“令弟对我等礼遇有加,是我们自己要求来日照拜见的——诸侯是天下智谋之士,想必不用我开口,也能猜到我主派我们的来意。既是我们有求于人,便是跑一趟江夏都是应该的,何况如今只是来日照。”

郭图这也是一上来就把姿态摆得很低了,他从来都是擅长察言观色的,也深知自己原先过于位高权重。此番主公派他再来求援服软,不把姿态放低容易误事,那还不如一上来就把面子给足对方。

诸葛瑾在刚听说是郭图来的时候,其实也有些不太乐意,也是因为郭图官职地位已经高了,这种人不容易策反的,因为你已经给不了他更多的好处。

就好比勾践用吴太宰嚭为内应,太宰嚭在吴国已经位高权重,伍子胥活着的时候也就仅次于伍子胥,那勾践除了给足够的金银珠宝之外,还能给太宰嚭什么?最后灭了吴,也就只能功高不赏、把太宰嚭干掉了。

但诸葛瑾不希望刘备变成勾践那样的人——

勾践灭吴、对付夫差的手段是没问题的,也不存在道德义理瑕疵。勾践的事迹真正导致道德崩塌的关键,是他对文种范蠡的做法,甚至他对太宰嚭的做法。都容易导致后来的文明、民族猜疑链恶化,这才是关键。

每一次一锤子的买卖,都是对重复博弈模型可持续性的伤害。勾践生前是不可能遭到文种和太宰嚭的报复了,但他死后的世界却要去承担历史越来越沉重的枷锁。

诸葛瑾不希望历史在他这一代人手上变得更沉重,变成一种负担。所以他的想法是比较理想主义的:如果一开始就没打算武力解决袁谭、郭图,要么就好好接受对方投降,而一旦接受了,就要保障他们能善终。

哪怕对方是个小人,也不能卸磨杀驴,何况郭图哪怕再小人,还能小人得过太宰嚭?

在诸葛瑾看来,连太宰嚭都是勾践不该杀的,不能因为“不忠于故主的人也不会忠于我”这种理由就杀,你最多觉得他是小人而不重用,不给权力。

但答应过的事情要做到,该给富贵养起来还是要养起来。这点财政负担还不至于闹到宋朝那种“杯酒释兵权”后的“冗官冗兵、财赋难支”的程度。

而且袁谭还可以是一个标杆,以后可以给刘琦看看,给刘璋看看,让他们知道乖乖归顺刘备是可以善终的。

曾经割据一方的诸侯,也是可以有一套和平的权力退出机制的,只要急流勇退得及时,还能确保子孙一直当富贵闲人,没有安全隐患。

不过,好在郭图这次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

他显然知道自己的斤两,也知道袁谭如今的处境。

跟诸葛瑾稍微叙谈几句后,郭图就已经流露出了“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意味,表示时移则势异,曾经居于高位并不妨碍他将来“安贫乐道”。

他还溜须拍马说了很多奉承之言,完全不顾诸葛瑾比他年轻了将近二十岁,把诸葛瑾的智谋吹到了天上。同时还狠狠吹嘘了一番刘备的仁德、诸葛亮也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全天下除了诸葛瑾以外没有第二人可以比拟……

诸葛瑾倒不是喜欢听阿谀马屁,但郭图的话确实让他颇有几分耳目一新之感,内心也就给了郭图一个“知进退”的评价。

随后双方的交谈也就显得愈发和睦起来,氛围渐渐融洽。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诸葛瑾也大致猜出,对方已经有跳船的想法,知道袁谭撑不下去了,他只想保个性命,最好再保个富贵。至于权力,保不住就不保了。

跟这样一个知进退的“小人”沟通,诸葛瑾倒是轻松了些。

对方肯接受退步,那就最好了,刘备这样的仁德之主,哪里还能不给知进退的人活路的机会?

……

“没想到郭将军成名多年,竟是如此风趣之人,一看就是大风大浪、沉浮经历得多了。

那我也就实话实说了,我自问智谋肯定在郭将军之上,你也别嫌我自大。但是比豁达,我还真比郭将军略逊一筹,可能是我太顺了,没什么机会经历沉浮。”

诸葛瑾在跟郭图交谈完那些不痛不痒的人生见解、客套话之后,开诚布公地定了一句调子。

这是最诚实的大实话,没必要玩虚的。直接说“我比你聪明,但我没你知进退,因为我一辈子一直在进步”。

郭图听了之后,却完全没有不甘,反而愈发放心,因为这说明诸葛瑾没跟他客套,当然也没吹牛,人家说的是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