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温峤在朝会上提出宣城的有空缺要皇上补上的时候,果然皇上没有要外放桓彝的打算。他还不想驳了这位挚友的面子。
宣城上一任高层站错了队伍,与王敦一起被消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是兵家必争之地。
皇上怎么能把桓彝放到风口浪尖上去呢?可是又不好当着众臣的面让温峤下不来台。只好说:“此事稍候再议。”
这天下了朝桓彝刚到家就有内侍过来送皇上的手诏。桓彝连忙接旨。内侍并没有当众读手诏。把诏书给了桓彝就回去了。
桓彝连忙回到书房,打开皇上的手诏。只见上面写着:“适得太真表如此。今大事新定。朝廷须才。不有君子,其能国呼!方今外物差轻,欲停此事。”
这话是说:“今天温太真奏本说(让你去宣城任职的)事情。朕有不同意见。如今朝廷平叛这样的大事刚刚安定下来。朝廷需要人才,如果没有君子护佑朝廷,怎么能强国呢?现在是太平时期在外当差比在朝廷内当差要轻松一些。我还要把你放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呢。不想放你走啊。这件事先往后放一放吧。”
桓彝看出来了,这是不想放他出去。而且这也是好心,想让他安稳地在京城任职,总比外放颠沛流离的好。
可是桓彝去意已决。他每时每刻都想离开这个令他窒息的地方。俗话说的好,人挪活树挪死。桓彝就是想要挪一挪地方换一种心境。
于是他写了一本奏折回应皇上的手诏。
手书上说:“陛下,老臣深自撝hui挹yi,内外之任并非所堪,但以坟柏在此郡,欲暂结名义。”
这句话是说:“皇上啊,老臣深感自己的能力有限,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外任职,都已经不堪重任了。(宣城这里呢,有我的祖坟在这里,就算我去那边暂时找个落脚地方。将来还是要回归那里的呀。”
皇上一看这个奏折明白了,这是要找地方去养老去了。嗨,算了吧。这么多年的交情这点愿望还是能满足他的。于是大笔一挥,任命桓彝为宣城内使,半年后上任。
要说这宣城内使是什么职位呢?内使可是能够和皇上直接对话的地方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一职那可是地方上政工一把手的地位。他是管着太守的。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奏请皇上的。
这之后的半年内,皇上紧锣密鼓地赐婚南康公主和桓温的婚事。及笄后成婚。
半年后桓彝到宣城任职。桓彝到这里一看,宣城这地方每逢战乱都波及这里。只因为这里是连接南北的交通要塞。左面是川流不息之河,右面是不可逾越的大山。要想往另外一个方向走,那是必须经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