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龙面无表情,将他拉起来,说道:“圣旨留下,你可以回去了,转告陛下,我等凤凰山众兄弟多谢陛下好意了。”
使官战战兢兢地问道:“将军的意思……”他想知道陆文龙到底是否会奉旨进京面圣。
陆文龙看了看他,说道:“你若再不走,恐怕就走不成了。”
使官大悟,急忙说道:“下官告辞……下官告辞……”一边说着,一边头也不敢回的带着随从一溜烟的下山去了。
直到了安全之地,使官才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身边随从问道:“大人,这个陆文龙到底是接没接旨,会不会进京啊?”
使官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既然他将圣旨留下,便是接旨了,我等回京复命,只说他陆文龙接了圣旨,不日便会进京。”
随从又问道:“若是有人问起细情,该如何作答?”
使官道:“只说我等保全了朝廷颜面,凤凰山上下恭敬有加,至于今日之事,切不可与他人透露半点。”
就这样,使官和随从们回京复命。
孰不知,凤凰山众英雄坐听宣旨,不久便成了江湖上的佳话。
击溃外敌,保全社稷,凤凰山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虽然在朝廷的眼中,恨不得立刻拔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可在天下的黎民百姓心中,在各地义军和江湖豪杰的心中,陆文龙和他的陆家军是名副其实的大英雄。
如今的凤凰山,兵多将广,声势浩大。这方圆数百里的地界几乎都是凤凰山的势力范围。同时加之太行山、红桃山、九龙山等多数义军的辅佐和呼应,这一线防线仿佛就是一道阻隔南北的屏障,挡住了金兵南下的脚步,更保护了百姓免遭涂炭。
随着凤凰山接二连三的战胜来犯之敌,也使得金人再不敢贸然进攻,而朝廷也忌惮凤凰山的势力,却也只有暗中监视,无力征剿。
此时的这道圣旨,正是当日哈迷蚩献计金熙宗,而金熙宗也果然派人面见宋高宗赵构,表现出对南宋未能履行绍兴议和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