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郡县分封之争(一)

教育方面,江川主推以原工尉府人员和荀子推荐的稷下学宫学子为主导力量设立了第一所综合性官办学校,秦国民间也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综合性私学学校。

.......

然而,就在这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背后,却潜藏着一个始终悬而未决的关键难题——郡县制与分封制之间的激烈纷争。

在秦国朝堂之上,群臣们因对此事的看法不同而大致分裂成泾渭分明的两派。其中一派乃是守旧势力,这些人固执地坚持认为分封制乃军功爵制之基石,一旦失去此制度,秦国便会如同大厦将倾般一蹶不振。

另一派则是以通过科举以及其他各种途径踏入秦国官场的新兴力量为主,他们目光犀利地指出分封制存在着巨大的弊端:那些被分封于各地的诸侯在其封地上所拥有的权力几乎与君王无异,如此一来,不仅不利于王朝的统一治理与管辖,更有可能引发内乱,致使国家分崩离析。

更为棘手的是,支持分封制的多数皆是秦国的将领和宗室成员。这些人位高权重,手握重兵,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反观新兴势力,虽然他们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潮流,但目前羽翼尚未丰满,实力相对较为薄弱,尚不足以与强大的守旧势力相抗衡。

原本按照历史的进程,这个困扰无数人的难题要待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携一统天下之威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此刻,它却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了改革前进的道路中央。时不我待,这个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江川深知此事若强行推行郡县制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于是心生一计。他决议嬴政提议举办一场盛大的论政大会,广邀天下贤才参与讨论郡县制与分封制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