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程阳侗族八寨

经过长达七个小时漫长而又疲惫的车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此次行程的终点——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散发着古朴韵味的建筑,它们仿佛穿越时光而来,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些建筑的屋顶皆由漆黑的瓦片铺盖而成,宛如一片片神秘的黑羽,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粗壮的木桩则如同忠诚的卫士般,稳稳地支撑起整座房屋。

小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座名为“程阳桥”的桥梁了。一块黑色的木匾高悬其上,上面用金色颜料精心书写着它的名字,熠熠生辉。每当傍晚来临,夕阳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缓缓展开,将其柔和的余晖轻轻洒落在桥上。此时的程阳桥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如梦似幻。

这个侗寨并没有过多商业化的痕迹,依旧保留着那份淳朴与自然。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小巧的木板随意地放置在路边、墙角或是店铺门口,上面写满了各种富有诗意的话语。比如那句“青春,是不停的告别还是不停的重逢”,让人不禁陷入对青春岁月的回忆与思考之中;还有一句“我用余生写诗,诗里有阳光和你”,更是充满了浪漫情怀,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

沿着街道漫步,还能发现一家别具特色的酒馆。这家酒馆的店名简单而直接,就叫做“有个小酒馆”。酒馆的大门两侧高高悬挂着两排红色的灯笼,微风吹过,灯笼轻轻摇曳,仿佛在热情地欢迎过往行人的到来。酒馆门前的左右两侧,则各自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酒缸,里面或许装满了香醇可口的美酒,正等待着有缘人前来品尝。一座如巨人般矗立的宏伟鼓楼,引得众人惊叹前辈那犹如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技术——独柱鼓楼。平寨独柱鼓楼宛如一位庄重而古老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平寨的中央。它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令人赞叹不已。鼓楼高达数十米,由一根巨大的杉木柱子支撑着整个结构,宛如一把巨大的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楼身采用了传统的侗族建筑风格,飞檐翘角,雕刻精美,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登上鼓楼,俯瞰平寨的美景,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近处的稻田绿意盎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每当夜幕降临,鼓楼灯火通明,成为了平寨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平寨独柱鼓楼不仅是侗族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前的游客还是不少,都想登顶遥望高处的风景。一行人还去参观了《绝地逃亡》的拍摄地。

晚餐肯定少不了侗族的特色菜。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他们的特色菜包括酸汤鱼、牛瘪、血红等,这些菜肴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酸汤鱼是侗族的一道传统名菜,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制作方法而闻名。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鱼和酸汤,酸汤是由米汤或豆腐水发酵而成,味道酸辣可口。制作酸汤鱼时,先将鱼切成小块,用盐、料酒、姜片等调料腌制一段时间,然后放入锅中煎至金黄色,再加入酸汤和各种蔬菜煮熟即可。酸汤鱼的口感鲜美,鱼肉鲜嫩,酸汤酸辣开胃,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牛瘪是侗族的一道特色菜,也被称为“百草汤”。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牛胃里未消化的草料和胃液,经过加工和烹饪后制成。制作牛瘪时,先将牛胃里的草料和胃液取出,用纱布过滤掉杂质,然后加入盐、花椒、辣椒等调料煮熟即可。牛瘪的口感独特,有一种特殊的草香味,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菜肴。

血红是侗族的一道传统名菜,以其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而闻名。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猪血和猪肉,经过加工和烹饪后制成。制作血红时,先将猪血和猪肉切成小块,用盐、料酒、姜片等调料腌制一段时间,然后放入锅中煮熟即可。血红的口感鲜美,猪血鲜嫩,猪肉香嫩,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肴。有菜肴自然少不了美酒。侗族人民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让美酒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每一口酒,都仿佛在讲述着侗族的历史与文化。这些酒,有的清澈透明,有的色泽金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杨舒和他的同伴们围坐在一张摆满了丰盛菜肴的大圆桌旁,这些都是具有浓郁侗族特色的美食。桌上有香糯可口的糯米鸡、酸辣开胃的酸鱼、鲜嫩多汁的竹筒饭等等,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他们手持精致的酒杯,杯中盛满了侗族自酿的美酒。这酒清澈透明,醇香扑鼻,轻轻抿一口,那醇厚的味道便在舌尖散开,让人陶醉其中。

此时,一群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侗族姑娘走了过来,她们手捧着鲜花,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唱起了欢快动听的欢迎歌曲。歌声清脆悦耳,犹如天籁之音,回荡在整个房间里。

杨舒等人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心中感到无比愉悦和放松。之前一路奔波所带来的疲惫感,在这一刻仿佛被一阵清风吹散得无影无踪。大家沉浸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