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河问清楚了家里现在的情形后,直埋怨张婆子,要卖这两个丫头以后什么时候不能啊,机会有的是,非得这个节骨眼闹这么一出,现在人家姥姥姥爷一大家子都在,还闹分家,想卖也卖不了以后。

既然说到了分家,那就分别,总比和离得强,这老三活死人一个,要是和离了,天天这样躺在家里,吃药花钱不说,还得需要人照顾,可要是分家呢,林氏他们一家子就得带着他,伺候他,也不会连累老宅这边。

刘大河又对张婆子说,分家可以,但是三房这一家子必须得从这院子里搬出去,刘大河说:这眼看着,守祖、守宗,早就该说亲了,守业也马上到相亲的年纪了,这家里的房子不够用啊,这守宗、守祖两兄弟成亲以后总不能还睡一间屋子吧。

刘大山两口子一听,这二弟是为自己考虑啊,一时之间满是感动,也连忙跟着附和,说二弟说的有道理。张婆子一想也是那么回事。然后娘几个又商量了怎么给三房分配钱财的一干事宜,原则就是能不给就不给,能少给绝不多给。

刘大山说先这样把她们孤儿寡母的分出去,叫他们过过外面的苦日子,等他们实在在外面过不下去了,肯定会主动要求回来的,到时候就能拿捏住她们了,她们不但不会记仇还会感激的。

而刘桂花这边则在钱里正的主持下,清算了老刘家的房屋田产鸡鸭等一等财务。当林老汉提出要求公平分配这些的时候,刘桂花却说除了她们三房屋子里的那些东西,其余的例如家里的田地,收成之类的她们三房一概不要,至于银子,想特么的也不用想,就是要张婆子也不会给的。

刘桂花这样说的时候,除了林氏母女,其余的人都是一脸的疑惑和不可置信,只听刘桂花说:我们三房之所以不要那些东西,不是因为我们看不上,其实刘桂花心里是真的看不上啊,总共加吧加吧值不了半两银子。而是因为有别的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桂花要求与老宅这边彻底的划清界线,分家后两家再无关系,以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不要这些个财产就算是给刘老汉留下养老和孝敬的,以后两家胡不牵扯。

刘老汉还没说什么呢,一旁的刘大河拉了啦张婆子的衣服,张婆子忙上前一步,就斩钉截铁的答应了,不过张婆子也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要求。

那就是三房今天分家后,必须带着老三搬出去,一天都不能多留,这可正中刘桂花心怀,她正在想以怎么个借口搬出去呢,这张婆子总算是坏心办了一次好事,哈哈哈,刘桂花心中大笑三声。

最后钱里正又问林氏有什么意见,林氏说一切都按刘桂花的意思来办就好,她无条件听从闺女的安排,林老汉虽然有很多的不解,可他最近从三儿子那里听说,这个外甥可是变的跟以前不一样了,变的聪明了也有主见了。

当下钱里正便叫人去将村里的赵秀才给请了过来,这赵秀才可是这十里八乡唯一的一个秀才,只不过人已到中年而已,这钱里正也是会写字,写文书的,但跟这赵秀才是没法比的。

没过多大儿,赵秀才带着笔墨就来了,由钱里正口述,赵秀才执笔,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张纸,赵秀才写完后又给大家念了一遍,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又零零散散的补充了些后,刘老汉,张婆子等一众刘家人纷纷按了手印。

钱里正和村里几个比较有名望的人也签字画押做了证人,文书一式三份,刘桂花一家子一份,刘老汉一份,钱里正手里一份。

刘桂花对钱里正、赵秀才以及那些作证的人一再感谢,并说等她爹好了,请大家吃饭喝酒云云,众人闻言也只是心中苦笑,等刘大湖好了那岂不是开玩笑吗,呵呵。

林赵氏便带着两个儿媳妇和林氏进屋子里去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就是几件换洗的破的不能再破的旧衣服而已,刘桂花姐妹俩更是没什么可收拾的,除了那床硬邦邦的破被子,再无一物。

至于屋里那张用破木板搭起来的床,按照林赵氏的意思是叫自家儿子一起搬到牛车上去,以后即便是用不到,就算是砸了烧火也比便宜了刘家强。

就这样临出门的时候,张婆子还叫林氏打开包袱,看了看里面东西,说是看看有没有顺手拿他们家的东西等等,看到赵氏想动手抽她的架势这才作罢。

于是刘桂花在姥姥一家人的帮助下,带着活死人刘大湖,终于离开了这个如噩梦一般的院子,向着远处的山脚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