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初入四合院第9章 交流困难

张大爷听后,摇了摇头:“小李啊,你说的这些我不太懂。咱这年代,孩子能吃饱穿暖,识几个字,将来有个手艺能养活自己就行,哪有那么多讲究。”

其他邻居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李阳试图解释,可无论他怎么说,大家似乎都无法理解他口中的“全面发展”。他有些沮丧,感觉自己和大家之间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墙。

然而,李阳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深知,想要真正融入这个集体,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和适应这个时代的语言和习惯。于是,他开始更加留意邻居们的用词和说话方式,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大家请教。

有一次,李阳听到邻居们在讨论“打尖”这个词,他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他找到孙大妈,好奇地问道:“孙大妈,我听大家说‘打尖’,这是啥意思啊?”

孙大妈笑着解释道:“孩子,‘打尖’就是在旅途中休息吃饭的意思。以前出门赶路,走到半道上,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歇歇脚,就叫打尖。”

李阳恍然大悟,连忙道谢:“原来是这样,谢谢孙大妈,我又学到新知识了。”

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习惯上的不同也让李阳遭遇了不少尴尬。有一回,李阳去王婶家做客。王婶热情地招呼他坐下,然后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李阳接过茶杯,习惯性地吹了吹,想让茶水凉得快一些。

王婶看到这一幕,脸色微微一变:“孩子,在咱这儿,喝茶可不能吹,这是对主人家不尊重。”

李阳顿时愣住了,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一个无心的举动,竟然犯了忌讳。他满脸愧疚,连忙向王婶道歉:“王婶,实在对不起,我真不知道有这规矩,我以后一定注意。”

王婶见他一脸诚恳,也没有过多责怪:“没事,孩子,你不是本地人,不知道这些规矩也正常,以后多注意就行。”

经历了这些事情后,李阳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每次说话、做事之前,他都会先在心里琢磨一番,尽量避免因为自己的习惯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同时,他也更加努力地去了解这个时代的风俗习惯,积极参与到四合院的各种传统活动中。

在一次端午节前夕,四合院的女人们聚在一起包粽子。李阳也凑过去,想学习包粽子,顺便融入大家。他拿起两片粽叶,学着孙大妈的样子,试图包出一个粽子,可怎么也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