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积厚方能成器

铅云低垂,秋风瑟瑟。

一辆华盖大车,由两匹枣红色高头大马牵引着,行于官道之上。

身着一袭棉布衣裳的李大狗,一手端着手札,一手持握马鞭,熟练的赶着马车,身旁是观望云天,想着还要多久就会下雨的朱权。

马车身后还拴着一黑一黄两匹好马,马鞍雨披之下,是几捆尚有青色的苜蓿。

车轮沿着两条寸许深的车辙,晃晃悠悠,李大狗右手偶尔扬起,轻抖鞭梢,每当这个时候,左边那匹枣红大马,都会发出不屑的响鼻声, 好似对他的鞭策不甚满意,脚步也是不紧不慢。

李大狗也不以为意,甚至饶有兴趣地甩着鞭花,目光从手札之上收回,嘴角含笑、双目眺望官道两边的风景和道路前后的旅人。

今日已是九月十五,秋意正浓。

往日里如伞如盖的高大乔木,已经满树枯黄,凋零过半,唯有那不起眼的松柏香樟,虽是日日落叶,此刻却还绿意犹然。

路边的行人,无论是赶车的还是挑担的,都已穿上了及膝外衣,区别只在于挑担之人的褐色麻衣肩部,通常都会多缝一块厚布,这样一来衣裳也能穿得久些。

这个年代道路不靖,车马难行,除非必要,很少有人踏出自己的家乡,远行赶路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

朱权见他没再看书,转头问道:“李大哥,要不你休息一下,或者在车厢里坐一会,看看书,我来驾车?”

“不用,不用,这两匹健马训练有素,只需在有岔路的时候,把控一下方向,基本上就可以信马由缰,也不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倒是官道不太平整,一路颠簸比较累人,我俩少出远门,你又没有学过武艺,还是我来赶车好些。”

李大狗左手持握手札,小幅度的摆了摆,这本源自赵世海和赵行远的武学手记,他已经看了很多遍了,早已明了,通往武学先天的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言。

赵行远作为长空剑法的创立者,惊才绝艳自不消说,二十多岁游历江湖,已是名声大噪,某一日间,创作剑法之时,灵光乍现,抽剑起舞,收剑之时,已然跻身当时江湖最年轻的先天高手。

这般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突破,得益于赵行远在武学之上的天赋,这是学武不过三月的李大狗,难以望其项背的事情。

想学也学不来。

而赵家最近的先天高手,三十多年前辞世的赵世海,年少之时,数十年游历南北,会遍襄薛两国高手,在四十五岁那年,与好友谈武论道之后,成就的先天之境。

赵行远这种武学天才姑且不论,赵世海却在手札上明确写出,一百零八式长空剑法,虽然在后天之时悉心钻研也能练习。

最后的三十六式,却只有在先天之境,才能发挥出全部威力,赵家子弟在学习剑法之时,当切忌急躁,要耐得住性子,仔细揣摩,勤加练习自家剑法,别家剑法可看、可练、可学,不可深研。

要在积累之中见成效,于常习之间得真性,有朝一日挥出超越自己境界的一剑,便是成就先天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