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万岁山上的歪脖子树

让广东收上来的赋税直接拉到隔壁广西,同时开始迁徙广东人,进入梧州、北海等地,负责本地的运河挖掘。

平陆运河可以开始挖了。

廉价的出海口,一直都是广西的必需品,不然往珠江堆,反而会引得后续广西的开发出现问题。

毕竟,眼下的珠江很多大姓宗族,因为有完善的宗老体系,已经压住了上层利益分配过渡的问题。

他们很聪明的选择一起做大蛋糕,而不是跟番禺那个乡一样。

于是,沿着珠江入海口的大片乡村,靠着大明在香港市舶司的作为前店的优势,承担后厂的职能。

茶叶能从湖南通过灵渠拉进来,铁器佛山自己能生产,制造瓷器的技术,也因为全国范围的国企普及,朱厚照人为的释放大量技术下地,以至于整个广东承担了香港市舶司七成的商品供给。

这带来了海量的利益。

虽然,朝廷下旨,不允许港币在广东境内流通,但港币赚来了,除了买海外的香料之外,什么都买不了,因此现在香料价格被推高了不说,还导致港币流回大明境内,在沿海地区开始流通。

朱厚照在北京也知道了相关的消息,港币的价值只取决于大明给香港市舶司补了多少关内金券的准备金。

而大明虹吸了海外的黄金、白银之后,不仅没有给香港市舶司补充金券,反而直接拉走了这些金银入了关内。

然后关内金券是在增发,但发的都是给地方建设用的资金。

这就导致了港币与关内金券的私汇价格飙升。

原本一百元港币比一元金券,现在已经做到了一点五港币比一元金券。

港币和关内金券基本等值的地步。

可见,整个广东和海外的商人,到底贡献了多少金银进来。

香港市舶司的税都收到手抽筋。

所以,香港市舶司的徐阶,亲自跑了一趟北京,面见皇帝,希望皇帝能允许增发港币,毕竟他还年轻,不想因为港币大量泛滥沿海地区,而导致他背上不好的罪名。

……

北京的万岁山,朱厚照看着眼前的歪脖子树,绕了两圈。

老实讲,他觉得很惊奇。

上次过来看过一次万岁山造景。

没有看到一株歪脖子树,反而昨天下边来报,说是万岁山上一棵树长歪了,问皇帝要不要换颗重新种。

一听是歪脖子树,朱厚照瞬间想到了崇祯那个倒霉的曾曾侄孙,暗想难不成树在自己这朝……啊不对,若是按照历史线,那就是嘉靖朝就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