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州的战局,也只是万人以内的试探接战。
吉囊也不断贸易,双方就是一边小规模冲突,一边挖潜各自的力量。
只是大明的体量很大,大到朱厚照能同时征召边区少民西征,然后不断从关内将人口投射进入边区,从人口上完成本地的主体民族化。
所以,这群开始进行意识形态对立的人,不适合主战思想浓重的大明社会,需要暂时压制,但这些都是未来的种子,因此朱厚照也不得不选择将他们丢去边区。
等历练完了,关内没办法获得他们想要的身份地位,自然就会寻求诸侯王的藩属国。
藩属,就是大明用来试错的养蛊场,一旦发生变故,一时半刻也不会影响到大明。
如果真的出现了席卷天下的变故,那么大明面对死亡,一定会想办法调头。
修修补补也好,维新变法也罢,历代变法无外乎是为了国家的延续。
只要有足够的疆域,就算再败家,也不可能一下将老祖宗的疆域都丢了。
只要没死,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不然,你当地球这张牌桌上对手换了一茬又一茬,咱们始终都在为什么?
因为底子里,我们是天朝上国。
上国!就该是上国,仅此而已!
不过可惜的时候,二十一世纪的天下,被各种民族主义带偏了,开始迈向了列国纷争的时代,始终没有一个新“周礼”,来解决新天下之主诞生的共识。
西方折腾出来的两极格局,玩起了楚汉争霸,结果搞出了一个“汉国”雄踞美洲,却将“汉中”西欧、“关东”东欧,丢出去的奇葩格局。
把好好的汉国剧本,搞成了西楚,也是没谁了。
反倒是一直在桌上的华夏,力推春秋玩法。
玩起了合纵连横,但吸取了教训,两边怎么折腾我不参与,有好处喊我,没好处勿扰,自己则悄咪咪的拉拢天下四方一切可以拉拢的小弟,力推春秋霸主的戏码。
结果玩着玩着,西方玩死了两极。
相当于楚汉争霸的时候,搞死了楚国,结果自己只捞到关中,让汉中做大,变得尾大不掉,根本没有余力控制关东,反而让一直闷声发大财的其他势力,多少吃到了苏联爆的金币,愣是搞出了董卓初期剧本。
然后阿美还不自知,带着几个国家就打成狗脑子,废立美元这个少帝,仗着兵强马壮扼守潼关,四处出击,深陷战争泥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美霸王、后边跟着几个小弟,然后开始满世界搞事,却忽略了关东诸侯现在弱了点,但大家都在整合各自力量。
咱们也跟,致力进行“多级格局的促进”。
是不是很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