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朱厚照并没有将调控的任务给内阁和户部,而是自己登报,以皇帝的名义从内帑支出。
“还有,通令各地的粮行行长,粮价保持期货价格,不增加价格一年,明年开始,逐步提高对外售价。因为朝廷要准备西征了,关内的粮食要支援西北大漠的开发。嗯,就用这个理由。
所以,明年对全国各地的期货原单价格,每个种类每斤提升三厘制单价,保持三年,然后第四年降到两厘,第五年降到一厘,第六年恢复今年开春的制单价。”
朱厚照从来不会让自己陷于不义之地,保持五年,只是为了让老百姓手中再多捏一点钱。
因为要西征了,只要有钱了,关内就能安稳。
关外也有利可图,省得被奇奇怪怪的内容吸引了目光。
再者,明年开始,全国各地靠山的州府,都会获得玉米、土豆、地瓜进来的良种,哪怕只是放在田埂和坡地随便种种,都能进一步拉升国内的粮产。
要是朝廷再不干预,下边绝对会抛弃粮食,跑去种更加有利可图的经济作物。
不能重蹈管仲修理鲁国的覆辙才是。
……
圣旨和报纸,同时从宫中出来。
朱厚照甚至没有跟内阁打招呼,就发了。
这一下,内阁五辅得知消息的时候,一个个都惴惴不安。
倒也不是他们害怕皇帝清算,而是皇帝直接绕开内阁五辅,等于变相说明,内阁已经成了泥塑五阁老了。
下边的九部尚书,会怎么糊弄他们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怎么办?”毛澄问着其他四个黑着脸的同僚,经历了数年的争斗,他也进步了很多,“陛下这是在警告我们。内阁五辅是代行皇权,不是执行相权,我们和下边诸部,是天然的冲突……”
毛澄的手,落在了今天的报纸上,这是一张名叫《大明时政报》的报纸,出自民间“键客”之手,文章的内容是分析解读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