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这次来的亲戚是朱家的一位族兄唤朱满堂,因着生意做得大,常年都待在京中,这次回梨花镇主要是为了祭祖,顺便再在这边替两个闺女相看相看人家。
朱满堂虽说生意做得大,但到底是商户,在京中嫁女儿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于是他就想着带着闺女回梨花镇看看有没有般配的人家。
朱满堂的两个闺女一个叫朱文秀,一个叫朱文英,打扮得那叫一个贵气逼人,直把朱玉容衬托的有些像村姑。
虽是商户没那么讲究,沈氏还是安排男女分了席面。入席后,沈氏笑着道:“今日我特意请了顶好的厨娘来做这席面,大家都动筷吧,尝尝咱们这故乡的滋味。”
朱满堂的娘子杨氏颔首道:“费心了。”
只是说归说,杨氏却并未动筷子,朱文秀和朱文英也都未动筷子。
沈氏心中不悦,却并没有表现出来,她笑道:“可是菜不合胃口?”
杨氏笑着道:“弟妹,刚顾着寒暄都忘了告诉你了,这次回来小住,我是带着厨娘的,京城的厨娘总是更合我的口味,我的两个女儿虽不是什么金尊玉贵的官家小姐,但也是我从小娇养长大的,太……粗鄙的食物,怕是入不得口。”
沈氏简直都气乐了,杨氏好歹也是一家的主母,怎么说的话做的事如此不着调?
“嫂嫂,那你可别怪我说话难听,我听我家男人说了,嫂嫂这次回来也是打量两个姐儿到了议亲的年纪,你们的身份在京城高不成低不就的,不好寻摸,这才要回来的。咱们清平县是上县,上县近两万户人,梨花镇因着码头成了中心,可不是什么摸不着边的乡下地方。若是吃不得我们镇上的厨子,那必然是嫁不得我们镇上的人。我这人别的本事没有,掌家以来就是认识的人多……”沈氏说到这,原本是不必再说的,可是她怕杨氏这个棒槌听不懂人话,于是又接着说道:“若是自诩清高,那我便说道说道,只那时嫂嫂别怪我们梨花镇的人粗鄙才好。”
杨氏没想到自己不过是想给沈氏一个下马威,倒叫沈氏反过来甩了个巴掌,沈氏不是好相与的,自家在京中虽然说有些银钱,到底已经多年未回来,不知道镇上是个什么样的光景,强龙难压地头蛇,就是不想低头也得低头。
想到这,杨氏带了点笑道:“瞧妹妹说的,这不是只那么一说嘛,何必当真,我们便尝尝这些菜的口味。”
沈氏本来也不愿意同人打嘴仗,轻轻一摆手,丫鬟们便上来服侍用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