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乌桓右北平部首领乌延正式向刘和称臣臣服,同时表示愿意出骏马两千匹赎回自由之身,并且派儿子贺宇为率,亲率精锐骑兵两千助战,乌延部的反水也让单经的处境愈发的艰难,单经的兵马被压缩在燕山中的俊糜城,拒险防守。
刘谨与刘和也达成同盟协议,刘和在土垠县下属的昌城镇筑堡寨,开辟港口,作为刘谨往幽州运粮的通道。
昌城本为县治,但是后来随着乌桓部落内附,以及海水内侵,逐渐废弃,但是昌城是北方的优良港口之一,刘和专门派两百兵马驻守昌城堡,负责昌城港口的护卫和疏浚。
张开开拓海路的几艘船,携带了数千石粮食,也全部折合市价卖给了刘和与鲜于辅。
因为幽州有南方所需之物,所以双方的交易,刘谨采取了以货易货的方式,用粮食交易幽州的马匹和牛羊,动物的皮毛等物,因为幽州缺粮,在幽州粮价高的吓人,刘谨也没有要的太过分,就那样,依然获得了不菲的物产。
刘谨在右北平一战成名,他让张开继续从海路南下,他自己则绕道海滨从陆路南下,一路上收揽流民,抵达青州时身后已经跟了数万流民。
北地流民扶老携幼,跟随刘谨南下,刘谨也派人在半路运粮接应,在北方诸郡县都普遍缺粮的情况下,粮草便成为聚拢人心的最大武器。
四月底抵达徐州,刘谨命令接应的周奕继续率领流民从海西县南下,他则绕道去了一趟下邳城,向刘备复命。
然后从中渎水南下,于五月中旬返回金陵堡。几个月不见,当初的那座小土寨子已经初具规模,变成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
霍思率兵去了豫章郡,家中只有霍曦坐镇,王如、太史慈、崔长卿等人率领众将在金陵堡东门迎接刘谨。
刘谨船队抵达丹徒后,便在丹徒弃船登岸,从陆路返回金陵。
几个月不在金陵,丹阳郡的诸事不仅没有生乱,反而处理的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