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大臣纷纷回到原位。
谢韫走到大殿中央的龙椅上坐下。
一旁的汶公公甩了下浮尘,道:“上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齐齐下跪。
等到谢韫回应后,才重新站起来。
而这时候,位于左右两列大臣之首的丞相、太师,立刻出列。
“陛下,臣等听说,您要封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为后?”
谢韫面色沉凝,他的目光从上方遥遥地落在底下大臣的身上。
“来历不明?怎么,若她是来历不明之人,那她对朕的救命之恩,就不能作数了?”
“陛下,臣等不是这个意思,臣等以为,世间报恩之法千千万万,您不必非得让她当皇后啊!”
“放肆!”
谢韫眼神锐利。
他的脸色完全沉了下去,此刻重重拍了一下身侧的扶手。
下方的众大臣赶紧跪了下去。
但刚才直言进谏的大臣,跪下去之后,还是不怕死的继续说:“陛下,请恕臣直言,此女来路不明,若毫无身世背景,那么实在是配不上皇后如此尊贵的身份!”
四周的气氛渐渐的凝固了起来。
谢韫的面色森冷一片。
而就在其他大臣附和的齐声喊“请陛下三思”的时候,一道苍老的声音,蓦地从殿外传了进来。
“谁说她没身世背景?”
只见一个老态龙钟的老臣,忽然进入了大殿。
“英国公!”
众大臣吃惊,这可是元老级的人物,早就不用上朝觐见了,没想到他竟然来了。
英国公腿脚不便,行动颇为缓慢。
等到他停下之后,便立刻朝上首的谢韫行礼。
“老臣参见陛下。”
“英国公免礼。”
谢韫的视线,落在他的身上。
一旁的汶公公赶紧下去将英国公扶了起来。
“多谢。”
英国公朝他点了点头,随后缓缓转身,看向周围的大臣。
“诸位,你们口中来路不明的女子,乃是我刚刚才找回来的孙女!”
大臣们一个个惊疑不定,心想这位元老哪来的孙女?
英国公重重的咳嗽了几声,道:“我英国公府世代忠烈,我的几个儿子,也都战死在沙场上,我原以为,上天真的要让我英国公府绝后,却没想到我的小儿子在边疆时,意外留下了一个后。只是当时他死的时候,无人知晓我这孙女的存在。”
“我也是近日才将她找回,而她与宣阳公主之间颇为投眼缘,公主相邀,我便让她进宫住了几日,却没想到,出现了这种事情!”
底下的大臣们瞬间就沸腾了起来。
若是英国公将孙女找回来,还未及时让人知晓她的身份的话,那么之前他们查不到此女的任何情况,也就说得通了。
“这……”
就连之前坚决反对的大臣,都迟疑了起来。
谢韫冷眼扫过他们,将他们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
当视线落在英国公身上后,他微不可察的点了下头。
英国公那并不浑浊的双眼微闪。
殿内的气氛降到最低。
就当之前那开口反对的大臣,准备继续说话的时候。
太医院的院首,急匆匆地从外面走入大殿。
他满头大汗,一进来,就扑通一声跪下,“陛下!”
谢韫微微起身,他脸色沉凝,“何事觐见?”
院首以头触地,颤抖的道:“那女子、那女子要不行了!”
轰地一声,殿内立刻议论声沸腾。
前头的英国公面色一变,“你说什么?”
院首重复了一句。
英国公的身体软了下去。
“英国公,英国公晕倒了!”
汶公公见人往自己这边倒了过来,心道这英国公也是老戏骨。
他也不敢耽搁,赶紧伸手扶住。
同时,刻意的大喊出声。
周围的其他大臣也都脸色大变。
这可是英国公府唯一的后人,竟然要没了?
谢韫彻底站起身。
底下的大臣们偷偷抬头,看见陛下凝重的望向晕倒的英国公,顿时心中暗暗打鼓。
而谢韫的脸色越发的难看。
几息后,他冰冷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英国公乃是肱骨之臣,他的孙女在身份上足够高贵,如今她为了救朕生命垂危,于情于理,我都要给她一个交代!”
“着礼部马上备好吉时、封后大典,朕要封她为后!”
大臣们微微对视。
最后目光又落在昏倒的英国公身上。
他们齐刷刷的朝着谢韫跪下,“陛下圣明!”
谢韫淡淡的看了他们一眼,随即走出大殿。
汶公公也直接道:“退朝——”
-
御书房
此刻沉凝的气息一扫而空。
谢韫吩咐宫人,给英国公上茶。
“谢陛下。”
英国公站了起来,恭敬谢过。
“英国公不必拘礼,朕还要谢你帮了大忙。”
小主,
英国公却乐呵呵的笑道:“陛下折煞老臣,老臣反倒要谢陛下,送给我这么一个投眼缘的孙女才是。”
“哦?”
英国公道:“老臣多年前曾经见过未来皇后一面,那时候便觉得她是个乖巧的孩子。”
谢韫眼神柔和下去。
他不知想到什么,不由地低笑一声。
“她是挺乖巧的。”
但激动起来,也有些小性子。
可无论她是什么样子,在自己眼里,都是最好的。
英国公看出皇帝对未来皇后的真心,他心中也是欢喜。
原本以为自己百年以后,英国公府会衰落下去。
可有了这么一个孙女之后,他这一脉不但有了后,英国公府以后也定会长盛不衰。
只不过……
“陛下,如今大臣们被一叶障目,暂时相信了。”
“可他们之中,有些人是见过未来皇后的样子的,之前他们可能没看仔细,并未认出来,可时间长了,他们总会发现的。”
“若是他们发现了,该如何处理?”
谢韫似笑非笑的道:“无妨,他们既已经认定了褚楚是我的救命恩人,也相信了她是英国公你的孙女,那么就算是日后他们发现了,也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
“陛下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