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健康的人,协调身体,平衡情志,内外兼修,养生之道稳扎稳打。
当妃子笑的时候,天子笑还会远吗?
这都2024年了,速速开始修炼,以正心正神,扬我国威。
在这里,我们总体介绍一下理论基础部分的养生大类。
理论分为不同的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个概念,分别延伸向不同方向,但细看,又会发现各自之间又相互有联系。
首先是阴阳大论,在这里主要观察阴阳的入于命,于身体中的平衡发展,追求做一个“平人”。
还有五行方面,主要解构“身体”与“世界”的联系,包括时空观,即四时四季与四方。
脏腑学说,主要讲到身中之性,身体里面的不同性质特征,这里多有涉及“中医学”。
经络学说,内外联系、由表及里——中医望闻问切,观于外象,望而知之,这是在观面之“多少”。人体有八百多穴位,常接触的有三百多处,其中最常接触的三四十个,我们需要记住它们的名称、位置、作用以及作用时间(各自有其当令时间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体质方面,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体质,适合与谁相处,需要注意哪些关键信息,当然,在体质方面,我们可以“求同存异”,不排斥与抵制,也避免负面影响,但“求同存异”的前提是“知己知彼”。
情志方面,着重关注人的情绪状态对身体的影响,与其他方面总体调节。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若过度或不当,会扰乱人体的气血运行,进而影响脏腑功能。需要明白,保持情志的平和稳定,是养生的重要环节。
这些不同的理论部分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
阴阳的平衡为身体提供了稳定的基础,五行则将身体与外部世界相联系,使我们能够顺应自然的变化进行养生。
脏腑学说深入剖析身体内部的特性,而经络学说则如同桥梁,连接内外,让我们通过观察外部表象来了解身体内部的状况。
体质的认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
情志方面则与其他各个部分相互影响,不良的情志会破坏阴阳平衡、影响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的流通。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理论部分,全面把握养生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实现身体的健康和谐,达到养生的目的。
问题再度回到一开始的如何认识自己之上。
养生之后,怎么样认识自己呢,或者说,我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实际上,我们只需对照养生的方向,对自己进行一一对照、罗列,并记录下对自身全方面的审视与研究,如此便能真正认清自己。
如此,可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