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立场不同。
从原身有记忆以来,每到秋冬季节,戎狄就会来犯边抢粮食。
没办法,因为要打仗,赋税会增加。
你能相信他们单单只是抢粮食吗?
不,祸害妇幼,屠村灭城这种事屡屡发生!
大部分抢粮的戎狄士兵就是来自这些百姓家中,抢回去的粮食戎狄百姓也会分到一些。
当然,相比较那些部落贵族分的可能是九牛一毛。
但戎狄大部分士兵组成人员还是靠普通百姓。
同情敌方,谁来同情那些被屠村的大魏子民?
小主,
对普通戎狄百姓小红尚且没放过,针对那些贵族她下手就更不留情了。
就这么着,一路抢一路杀,她很快打到了戎狄王庭。
戎狄王听说了小红的狠厉手段,吓得直接带着剩下的七个儿子跪地求饶。
“大魏晋王,你不能杀我,你不能杀我啊,我已经向贵朝递了求和书,自愿岁岁纳贡。”
小红呵呵:“你这么多儿子,看着个个都非常悍勇,我可不想给大魏留个卧薪尝胆的敌手!”
话落,她不再跟戎狄王废话,一挥手,“带下去,一个不留,全部割了脑袋!”
“是!”亲信拱手让人堵住戎狄王和他儿子们的嘴巴把人拖了下去。
等亲信走到门口,小红想起什么,吩咐道:“记住,把戎狄王的脑袋保存好送回京城,让父皇高兴高兴!”
希望快马加鞭,这戎狄王的脑袋能先他的求和信到皇帝手中。
嗯,这倒是让小红失望了,虽说戎狄王想把信送去京城程序上要麻烦一些,但他在听说小红灭了几个部落聚集地后,就开始写信求和。
时间上比小红早的多,人头和小红的信比戎狄王的求和信晚了一天。
负责整理书信文书的人也知道轻重缓急,像求和信这种属于加急一类的,当天晚上就呈上了皇帝的案头。
第二天的小朝会,皇帝就高兴地跟臣子们分享了这事。
“陛下英明神武,才能培养出像晋王如此能干的栋梁!”
“没错,这戎狄年年扰边,晋王算是为大魏除了一个心腹大患!”
“这戎狄王求和,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先看看晋王那边怎么说,打了这么大胜仗,相信不日将有八百里加急报喜。”
果然,和八百里加急一起来的还有装着戎狄王脑袋的盒子。
就算那颗脑袋看着略恐怖,还是让皇帝龙心大悦。
接着就是报喜奏折和小红写给皇帝的信。
报喜奏折自然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念了,小红写给皇帝信就由着检查过后没有毒之类的东西,再交给皇帝看。
皇帝看过后,是否愿意分享由着他自己说了算。
皇帝觉得没什么不能分享的,由着总管太监当众念了出来。
前头是小红对皇帝的关心问候之语,像什么儿臣不在京中,父皇有没有好好吃饭啊,有没有按时练习儿臣教给您的那一套健身操啊?
大臣们听着这话心里酸不溜丢的,晋王会打仗就算了,嘴巴竟还这么会说话!陛下好福气,真是羡煞人。
其他皇子们听着面上不显,心里却很是嗤之以鼻:“马屁精!”
“老五这家伙远在战场上,还不忘记借着报喜彰显自己的存在感,真真是让人生厌!”
马屁拍完,哦不,是关心完皇帝,后面就是解释她为什么让人割了戎狄王脑袋这事了。
她在明明知道戎狄王已经向京中表示愿意纳贡求和的情况下,还割了他们一家的脑袋,有点先斩后奏那意思,得给个说法,不然其他皇子肯定会抓着这点逼逼。
虽说就算他们逼逼,小红也能物理解决,但她怕麻烦,不如提前堵住他们的嘴巴。
理由很好找,戎狄人都骁勇善战,戎狄王那几个儿子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茬,等他们养精蓄锐几年发展起来,必然会再次犯边,不如一次解决了,就算未来还会有新的草原势力起来,那也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