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临庵看准时机,率伏兵杀出,与可天飞前后夹击,打得官军狼狈不堪。
这一战,义军大获全胜,缴获了不少精良武器和粮草,士气大振。
但洪承畴不会坐视不管,他再次增调兵力,不仅有陕西本地的驻军,还从周边省份抽调了部分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开往环县、庆阳一带。
面对官军的大兵压境,郝临庵和可天飞意识到,单凭自己两部的力量难以持久抗衡,于是加快了联络其他义军的步伐。
他们派出的使者跋山涉水,前往陕北各地,向各路豪杰传递结盟抗明的信息。
在宜君县,有一支小股义军,首领是个年轻果敢的后生,名叫余弥。
他听闻郝临庵、可天飞的来意后,欣然应允,当下就带着自己的几百号人赶来会合。
在葭州,还有一些零散的抗明武装,平日里各自为战,听闻能联合起来对抗官军,也纷纷响应。
一时间,各地义军汇聚,人数达到数千之众,势力愈发壮大。
郝临庵召集各部首领,在山中一处隐秘的谷地商讨作战大计。
他站在一块巨石上,高声说道:“各位兄弟,如今官军势大,但咱们人多心齐,只要咱们相互配合,利用好这山川地形,定能让洪承畴铩羽而归。”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可天飞接着说:“咱们不能光守着这几座山,得主动出击,去攻打洪承畴的粮草转运站,断了他的后勤,他的大军就不攻自破。”
众人商议一番,定下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几天后,一支由各路义军混编的队伍悄悄出发,向着官军的粮草转运站——渭源镇奔去。
渭源镇位于交通要道,囤积着大量粮草物资,由一支千人规模的官军把守。
义军们昼伏夜出,避开官军的巡逻队,逐渐逼近渭源镇。
到达镇外时,郝临庵先派出一小股义军佯装攻城,吸引守军注意力,其余大部队则从镇后的一处废弃水渠潜入。
这水渠早已干涸,被杂草掩盖,守军并未留意。
义军们悄无声息地进入镇内,先是解决了粮草库附近的守卫,随后放起大火。
一时间,整个渭源镇火光冲天,粮草库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
官军们发现中计,匆忙赶来救火,却被义军四面夹击。
这场突袭极为成功,义军烧毁了大量粮草,还缴获了不少兵器盔甲,随后趁着夜色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