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集资

朱常洵根本听不进去,瞪大了眼睛,怒吼道:“陛下自己的内库才拿出十万两银子,本王的钱难道是大风刮来的?他现在却厚着脸皮来向本王要,这到底是何道理?”

老郡王无奈地摇了摇头。

朱常洵余怒未消,继续说道:“这王府上下,每天开销如流水,哪还有余钱去赈济灾民?再说了,天下是他这个皇帝的,本王就该好好享受这荣华富贵,赈灾这种事情,理应他自己去想法子解决!”

而在周王府中,周王朱恭枵正坐在书房里,书房四壁摆满了书架,书架上陈列着各类珍贵的古籍善本,那些书籍的封面有的用丝绸包裹,有的镶嵌着宝石,在微弱的光线中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朱恭枵对着一幅古画细细品鉴,那古画是出自名家之手,画中的山水意境深远,笔墨精妙绝伦,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画家的灵魂与情感。

管家进来通报后,他轻轻放下画轴,叹了口气:“本王并非不想为陛下分忧,只是这王府看似奢华,实则银钱也有诸多用途。本王还打算修缮一下后花园,那可是耗费巨资之事。”

他的儿子,一位年轻的郡王却有些担忧地说:“父王,若是咱们一点都不出,恐陛下怪罪。毕竟如今这局势,陕西若乱,恐波及我等。”

朱恭枵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这天下这么大,受灾之地不过一隅,陛下定有其他办法。”

各个王府之间,信使往来频繁,他们或是商讨应对之策,或是抱怨崇祯皇帝的要求。有的王爷甚至想着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这一旨意。

但崇祯皇帝的决心亦不可动摇,一道道催旨不断发往各王府。

在朝堂之上,大臣们也纷纷议论着藩王们的态度。

一位御史站出来说道:“陛下,藩王们坐拥巨额财富,却在这国难之际如此吝啬,实在有违臣子之道。”

而一位与藩王有姻亲关系的大臣则反驳道:“大人此言差矣。藩王们亦有自己的难处,他们的封地虽有产出,但各项开支亦庞大,且这赈灾之事,本就应由朝廷统筹,怎可一味依赖藩王?”

朝堂上争论不休,而各王府在崇祯皇帝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开始慢慢筹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福王朱常洵极不情愿地从自己的宝库中拿出了一万两银子,还不停地嘟囔着:“这可是本王用来购置新的奇珍异宝的钱,就这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