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川陕

崇祯九年,李自成等部在成功占领米脂、绥德一带后,望着滔滔黄河水,心中燃起了再度踏足山西大地的渴望。

在他们眼中,山西不仅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更是继续发展壮大、反抗明朝腐朽统治的新希望。

李自成站在黄河岸边,目光坚定地望向对岸,风呼啸着吹过,撩动着他的发丝和衣袂。

身旁的谋士李岩也一同凝视着远方,打破了沉默:“闯王,山西地势复杂,百姓也深受明朝苛政之苦,若能进入山西,与当地力量会合,咱们的实力必将大增。”

李自成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我也深知山西的重要,只是这黄河渡口,不知能否顺利渡过。”

“大人,不好了!山西巡抚吴甡好像发现了我们的计划,已经加强了黄河渡口的防御!”一名探子匆匆跑来向李自成报告。

“什么?”李自成大惊失色,“他怎么会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属下也不知道啊,可能是我们的行动被发现了。现在渡口处官军严阵以待,战船排列整齐,士兵们都手持武器,看起来很不好对付。”探子焦急地说道。

李自成得知这一情况后,眉头紧锁,与部将们紧急商议对策。

“这吴甡防守如此严密,强行渡河,咱们定会损失惨重。”刘宗敏一拳砸在桌上,满脸的不甘。

李自成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既然无法渡河入晋,那就变计西行。

宁夏、甘肃地区,官军势力相对薄弱,百姓同样困苦不堪,或许能成为咱们新的发展之地。”众人听后,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李自成率领着起义军踏上了西行之路。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穿越崇山峻岭,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宁夏和甘肃地区,起义军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他们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百姓们对起义军感恩戴德,纷纷加入起义军的队伍,使得起义军的力量不断壮大。

陕西巡抚孙传庭密切关注着李自成、过天星(张天琳)等部的活动。

在他呈递给朝廷的奏疏里,详细描述了起义军的情况:崇祯十年,在阶、成山中,起义军与官军展开了一场漫长而激烈的对峙。

山林中,时常传来阵阵喊杀声,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起义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击退官军的进攻。

这年九月,秋高气爽,李自成、过天星、混天星等十几支起义军从秦州地区出发,取道徽州、略阳,向汉中进军。

起义军的队伍浩浩荡荡,“声势甚猛”,队伍“宽约四十余里”,“两日尚未走尽”。

士兵们步伐坚定,士气高昂,他们的口号声在山谷中回荡,仿佛要冲破云霄。

李自成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走在队伍的前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

明政府得知起义军向汉中进军的消息后,大为震惊。

崇祯皇帝朱由检紧急下令,急调总兵曹变蛟赶赴汉中。曹变蛟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率领着精锐部队日夜兼程。

为了出其不意,他选择在夜间进入府城南郑县。

城中一片寂静,百姓们早已入睡,曹变蛟的部队悄无声息地潜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九月二十六日,阳光洒在汉中的大地上,起义军并不知道官军增援部队已经赶到。

他们以为汉中府守御单薄,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时机。于是,李自成一声令下,起义军贸然开始攻城。

士兵们扛着云梯,呐喊着冲向城墙,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危机正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