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排华的官员

在罗刹国的繁华首都,一场备受瞩目的圆桌会议近日悄然召开。这次会议由罗刹国杜马精心组织,旨在深入探讨“罗刹国联邦政府让移民融入社会计划:如何实现国家政策战略”这一重要议题。与会人员包括了各领域专家、政府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他们齐聚一堂,共同为罗刹国的移民政策出谋划策。

会议伊始,罗刹国地区发展部负责人茹拉夫斯基便发表了引人注目的言论。他重点提及了中国移民在本地区的特殊状况,指出他们建立了民族村形式的“中国城”和“唐人街”,这些聚集区在生活方式上与罗刹国本土的风俗习惯存在显着差异。茹拉夫斯基语气坚定地表示,这些地方将依据罗刹国的地方行政法规进行取缔,以确保移民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茹拉夫斯基进一步强调,语言障碍是导致移民难以融入的一个关键因素。他将此归咎于中国移民“文化素质太低”,声称他们在语言学习上的表现不佳。他引用了一份由罗刹国移民局提供的报告,该报告披露了在莫斯科市场抽检劳动配额工作时发现的一个惊人现象:许多声称拥有大学学历的中国工人,其文凭竟然都是伪造的,他们的实际文化程度甚至还不如罗刹国中学六年级的学生。茹拉夫斯基借此机会指出,语言和文化的不适应,为犯罪团伙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茹拉夫斯基还提到,华人社区内部的小圈子现象、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都违反了罗刹国的社会习俗,这些行为不时被媒体曝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他认为,为了维护罗刹国的社会稳定和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然而,在会后的私下交流中,有知情人透露了茹拉夫斯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原来,这位地区发展部的负责人并非只是单纯地关注移民问题,他内心深处隐藏着强烈的排外情绪,尤其对中国移民抱有深深的敌意。在过去的几年里,茹拉夫斯基频繁地提出针对华人的迫害提案,无论是已经入籍罗刹国的华人,还是仅仅是在罗刹国旅居的中国人,都成为了他打击报复的对象。他的这些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和谴责,但茹拉夫斯基似乎并未因此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推行他的排外政策。

这次圆桌会议的召开,无疑为茹拉夫斯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排外立场的舞台。他的言论不仅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议,也在罗刹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不禁要问: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罗刹国是否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移民问题?而像茹拉夫斯基这样的排外分子,又是否能够真正代表罗刹国的主流民意?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大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茹拉夫斯基决定外出野餐,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光。他提着篮子,哼着小曲,漫步在郊外的小径上。然而,好景不长,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茹拉夫斯基惊慌失措地寻找避雨之处,最终他选择了一棵粗壮的大树。就在他刚刚躲好之际,一道闪电划破天际,准确无误地击中了那棵树。

茹拉夫斯基只觉得浑身一麻,便失去了知觉。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四周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他躺在地上,无法动弹。这时,一群身着古装的士兵走了过来,将他团团围住。他们表情严肃,神情戒备。

士兵们将茹拉夫斯基押解到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地下城前。城门洞开,露出里面昏暗而神秘的空间。他被带入城中,穿过曲折的甬道,最终来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法庭。法庭中央,端坐着一位威严的官员。他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手执惊堂木,正是吕岱。

吕岱目光如炬,审视着下方的茹拉夫斯基。他缓缓开口,声音洪亮而有力:“吾乃第四殿管事吕岱,负责审判尔等对炎黄子孙之迫害罪行。”茹拉夫斯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哄然大笑。他嘲讽道:“这里乃罗刹国之地,尔等华国神明有何权力审判于我?”

吕岱闻言冷笑一声,他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望着茹拉夫斯基说道:“土地乃天下之物,非尔等私有。尔等抢夺而去,我们神明岂会承认?今日便是尔等偿还血债之时!”说完他大手一挥,命人将茹拉夫斯基绑了起来。

接下来的审判过程简单而粗暴。吕岱历数了茹拉夫斯基对华人移民的种种迫害行为,每一条罪名都证据确凿。茹拉夫斯基无法辩解也无法反抗只能任由吕岱处置。最终吕岱宣判了对茹拉夫斯基的刑罚——他的灵魂将被撕裂并重新组合以此作为对他罪行的惩罚。

执行者是位经验丰富的仵作他手法娴熟地将茹拉夫斯基的灵魂一片片拆分下来。每拆一片都会伴随着茹拉夫斯基凄厉的惨叫声在空旷的法庭里回荡着令人毛骨悚然。仵作一边操作一边流露出对茹拉夫斯基的鄙夷之情。完成所有步骤后仵作将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重塑了茹拉夫斯基的灵魂。尽管外表看起来完好如初但灵魂深处的痛苦却是无法抹去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