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自己,则是重新把注意力收了回来,看着SAD-4号刚刚投放在屏幕上的消息,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中央大学目前在校人员的污染值数据,还没有全部检验出来,但是,已经出来的第一部分数据,其实已经隐约能够看出一点东西来了。
通常来说,10%的污染程度,被视为是一道安全线。
毕竟,污染无处不在,它一边有着实体,一边也像是一种概念上的东西。
接触到实体的污染源会被快速污染。
而随手翻阅到过去留存下来的日记、历史、传说故事,也可能会被污染。
就算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仅仅只是看到、听到、或者不经意间接触过和污染有关的东西,人体都会出现被污染的情况。
只不过,即便污染的传播是完全失序、不可控的,但是,人类也从未放弃去阻止污染的扩散。
也是基于这种考虑,联邦政府才会选择封禁了所有的古老文献,连带现代的书籍、纸质印刷品,也都已经成为了不可提及的历史……
同样因为这个缘故,在这个赛博朋克的世界里,大部分的知识都被转化成了电子文件。
一旦哪一部分信息出现了带有污染性的特征,那么,超级人工智能的存在,就可以让这部分有问题的信息立刻处于被销毁或者彻底封禁的状态。
同时,人体本身也是十分奇妙的存在。
如果只是较低程度的污染,人体完全可以与之共存,身体上甚至不会出现任何微小的的畸变特征来。
小主,
除非抽出血液来专门检验,否则的话,就算是本人,可能都未必知道自己其实已经被污染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种低程度的污染,就仿佛是一个人脑海中曾经一闪而过的短暂记忆,只要没有反复回忆重现,过一段时间,这个人自己说不定就直接忘记了……
这种低于10%程度的污染,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可以凭借人体的“自愈”能力,以及大脑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通过正常的“遗忘”来自行恢复和降低的。
而污染值一旦超过了10%,那么,这个人的精神上或者身体上,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和变化,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潜移默化的。
如果这个人运气很好,后面都没有再接触到污染,或许,他此生都可以和这点微弱的污染共存,直到他的生命走到尽头,自然消亡。
而一旦这个人继续接触和污染有关的东西,那么,继续上升的污染值,就像是一个随机的定时炸弹一样,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被引导,也不知道它被引爆的时候,会进一步波及到周围多少人……
不过,用冯洛彬和SAD-4号他们的话来说,处于10%到60%临界值的被污染者,多少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只要污染值没有超过被视为畸变临界值的60%,那么,通过记忆剥离手术的方式,从被污染者的大脑中清理掉这部分被污染的记忆,依旧可以让被污染者的污染值,迅速降低。
而60%的污染值,同时也被视做是畸变开始的临界状态。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污染值超过了60%,那么,他的身体上,就应该已经出现了极其明显的畸变特征。
这个“人”精神状态也随之变得敏感、脆弱、崩溃、甚至是瞬间丧失所有作为人的概念,自我意识直接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