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赵峥也听说过前段时间发生在翠竹书院门口的事情,不过他一个马背上的王爷,一向对于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词文章不感兴趣,因此只是听了一耳,并没有多加在意。
“既然那位叫杨林的有如此才华,为何不继续读书,反而休学了呢?”赵峥随口问道。
常翡和郑光渠也是看向孟徵。
孟徵摇头一叹:“据我所知,他几次参加童生试都落榜了,家中也没有钱财继续供他读书,于是就休息回家了。”
“什么?他能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诗词,竟然会通不过童生试?”
郑光渠很是惊讶。
常翡也是一脸不解。
不过孟徵的话也解释了为何杨林前段时间会出现在翠竹书院卖折扇,想来也是生活所迫吧。
“怪不得有市井传言说那位杨林乃是欺世盗名之辈,折扇上所记录的诗词皆是他冒名顶替的。”常翡本来就对这件事抱着怀疑的态度,现在听到孟徵这么说,他心中更加确定了那些诗词的出处另有其人。
只是以他的学识和见识也想不出海阳,乃至大景还有这么一位隐藏的诗词大家。
就在这时,一名侍从又捧着几首诗词走了进来,这些诗词都是重新抄录下来的,能被送到这里的都是已经闯过第二关的文人学子。
王不器的诗也在其中,常翡看了之后,内心叹息一声,王不器的诗词造诣确实比不上那个赵卓然,看来今岁这次海阳文会的魁首就要被海阳学馆夺走了。
突然郑光渠惊疑了一声,接着三人就看到郑光渠整个人都激动起来,就连他那两撇胡子都上下跳动着。
“好诗!”
郑光渠忍不住夸赞一声,接着目光一凝,看到了底下备注的作者姓名。
然后目光火热的看着孟徵:“孟老,你们学馆当真是出了一位诗仙般的人物啊!”
“什么意思?”
孟徵不解。
“你们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