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藤筐的无用之处

褐也把手里的东西靠着山壁放下,在旁边找了地方坐下,他不像是幼崽那么讲究,还要自己搬个石头过来,直接席地而坐就是了。

今天在鱼儿洞门口的这位年老族人叫拱,听力有些退化,不大点声说话,她就听不清楚,所以刚刚也没有插话,只是默默低头编织手里的藤筐。

江洛洛就蹲在旁边看,还好她不用说话,和拱交流起来,用手势反而更简单,不像是旁边的褐,说几句话,嗓子都要喊干了。

部落里的草藤编织技术,实用性着实不大,只在巫那里用来晾晒、装放草药能用到,平常最多个别人家拿来晒些野草野菜。

但晒那些东西,晴天随便找个空地就晒了,根本用不到整个藤筐啥的。

再一个就是鱼儿洞这里会用到了,因为鱼儿洞里的孩子必须依靠捕鱼来增加食物来果腹,而水鱼体型大,身上鳞片又光滑不好控制。

看管鱼儿洞的老年族人们,就用自己空闲的时间,做出一个又一个的藤筐,来帮这些孩子们运输水鱼。

不过因为水鱼体型大,一只最少也有半米多一米长,藤筐更是奔着人的体型去的,得好几天时间才能做好一个,是实打实的稀有品。

所以只有一些抓鱼的新手才能分到藤筐,譬如小鱼王膘这种,抓水鱼特别厉害的,人家直接徒手就能把水鱼带回来。

但是江洛洛既然说了这东西实用性不大,那就说明这玩意确实不行——花费几天才能做出来一个的藤筐,竟然是一次性的。

基本上装过一次水鱼后,藤筐就没办法用第二次了,少数运气好的能够多用几次,但也会很快就报废。

次要原因有很多,比如藤筐的尺寸太大,要尽快做出成品就没办法做的太细密严实,质量上不太过关。

而最主要的还是……水鱼是有牙齿的,如锯齿一般十分锋利的牙齿,尽管做不到一口就把藤筐咬穿,但一路上把藤筐啃的乱七八糟,还是没问题的。

这也进一步消除了江洛洛用渔网捕鱼的想法,除了渔网的大小问题,能不能经住那些水鱼的啃食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