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小子出手够狠的,昨天碰见那姓杨的母女俩,人家说是你老熟人呢,你也给她杀了!”
“本来她五年前就该死,活到现在算她命大。”
“行,真行,我现在知道姐夫为什么看重你了!”徐宝臣懒洋洋地往池子边一靠,“张阿宝,你失过手没有?”
“没有,从来没有。”
张阿宝道。
他重新将毛巾盖在脸上。
银针入脑,大罗神仙也救不了。
……
河津县到龙门村的官道上越来越热闹了!
车辆来来往往,不少都是从外地到河津县开发区来采购特产的。
如今余年手里的作坊,罐头、蜜饯、妆粉,都在京城打出了名声,酒香不怕巷子深,许多探听到货源的商人纷纷跑到河津县来买货。。
后开的番薯作坊,也是做得如火如荼,大批的番薯粉条晾干后,除了通过贾举那条路子送到京城,也被来买货的商人带到了东平府、洄南府、兖州府……
唯有纺织作坊没有什么特别的产品。
河津县本地不大种棉花,大多是麻和山蚕,这也就注定了纺织业不会太发达。
余年并不想推广棉花,叫全县都种上棉,河津县这地方沙土地多,洼地多,实话实说,就不咋适合种田,也怪不得大部分人都打渔为生。
余年想做的,是机械改良。
她专业不是机械,只是凭着自己对老式纺织机的模糊记忆提出改进意见,真正动手的还是招来的纺织女工们。
在知道改良纺织机器成功,就能够得到一笔五两银子的奖金后,这些女工们日日夜夜都在琢磨着要怎么才能让织布机织得更快更匀,纺纱机纺出更多纱线。
而且余年说了,如果是团体一起研究出来,那就人人都有份!
所以女工们之间十分团结友爱,没人藏私作妖,所有人一股劲儿地就是想把事做好。
重赏之下,必有勇妇!
有一个脑子灵活的李小翠已经摸到了门道,余年重点关注她,不时地提点几句,可惜她只是在闲书上看过一点儿相关资料,每每怕自己提意见给提跑偏了。
这天,她又顺着官道轮流看过了几个作坊,走到纺织作坊时,突然从里面跑出一个像是女疯子似的人来。
“我成功啦!哈哈哈!我成功啦!”